2022年来,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全面铺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督,通过上下联动,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同向同行,充分运用法定监督方式,着力构建调研、审议、交办、反馈、督查、结果运用的监督链条,使监督的“牙齿”真正“咬合”。
善用“立法权”,强化法制保障
为充分发挥“小快灵”立法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以助推先进材料产业发展为抓手,立足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审议出台《娄底市促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若干规定》。
作为全国先进材料产业第一部促进型地方性立法,该法规旨在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积极引导市场有序发展,从宏观调控、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出台工作“硬举措”,大力优化营商“软环境”,以法治力量助推娄底市中部地区先进材料产业高地和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名城建设。
以《若干规定》为遵循,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分别于2022年、2023年、2024年相继作出《关于推进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决议》《关于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推动市人民政府出台《娄底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个严禁”》《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柔性执法的实施意见》《娄底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办法》《娄底市全面规范涉企检查推行柔性执法若干规定》等文件,为优化环境、规范执法提供政策依据。
用活“传家宝”,深入开展调研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2022年、2023年、2024年,每年都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综合运用随机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形式,多轮次到各县市区、娄底经济开发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开展调研。
三年来,共实地走访企业108家次,召开各层级座谈会53场次,发放和收回线上线下有效调查问卷892份,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023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6个督导组,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审议意见、专题询问交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地毯式”督导,逐个问题了解情况,面对面进行核实。同时,坚持开门监督,不断扩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先后有595名人大代表参与市县两级人大开展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督,1900余人次群众参与问卷调查。
为持续、动态掌握情况,市人大常委会还以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执法检查为契机,把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作为检查重点,注重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
拉紧“责任链”,列出问题清单
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监督,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逐个问题分析解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了3个问题清单。其中向 2022年5月31日召开的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询问提交的《专题调研问题清单》,共列出4大类94个问题,包含政务服务类问题 34个、市场环境类问题 36个、监管执法类问题15个、法治环境类问题9个;向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提交了2个问题清单,分别是《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交办问题持续推进类问题清单》《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营商环境重点调研问题持续推进类问题清单》,连同审议意见,一并交“一府两院”整改。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意见,第一时间在调研报告和问题清单上作出批示。市发改委认真履行牵头责任,会同相关部门逐条研究,将市人大常委会交办的94个问题再次细化,分解梳理成129个问题进行整改,并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市直有关单位主动认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抓好问题整改。
经过近三年的整改攻坚,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后交办的问题,除9个问题正在持续整改外,其余问题已整改到位或基本整改到位。
用好“指挥棒”,组织询问测评
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高质量发展的“痛点”、政令不畅的“堵点”、群众意见集中的“热点”,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动真碰硬,结合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在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专题询问交办问题整改情况、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工作评议时,分责任单位进行了两场既“面对面”、又“背靠背”的满意度测评。
特别是在专题询问会议上,12名组成人员提问,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提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应询人员回答问题不回避矛盾,务实客观。 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组织的满意度测评和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组织的工作评议中,35名参与调研的人大代表或经济领域人大代表参加满意度测评,并邀请公民列席部分议程。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监督结果运用,调研报告、审议意见、问题清单、满意度测评结果报送市委及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绩效考核办等部门,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评价奖惩任用的重要参考。
交出“优异卷”,推动经济发展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并坚持治标、治本相结合,将督促问题解决、抓好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先后9次听取调研情况、整改情况汇报,对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进行及时、有效调度。“一府两院”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工作,对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审议意见、调研报告、问题清单等,照单全收,并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三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改革”工程来抓,连续三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着力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标、全面过硬、全面进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捷报频传: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娄底市从2021年全省排名第14位、A类地区第8位,2022年全省排名第10位、A类地区第8位,上升到2023年全省排名第7位、A类地区第5位;三年净增经营主体约11.7万户,涉税经营主体4.9万户;工程建设领域减负信息服务、娄底经开区“证明承诺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智慧云、不动产区块链等多项改革案例入选2023年全国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娄星产业开发区打造“全流程帮办代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当前,娄底“材料谷”正成为全省“四谷联动”的重要一极,已建成全球中薄规格高端热处理板材加工基地、世界一流的汽车板生产基地和液压油缸智能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硅钢基板、压路机、紧固件生产基地,“投资优选地”地位进一步显现。
来源:娄底市人大
作者:陈桂元 范劲松 李秋成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