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郑州市管城区建兴路小学一位23岁女教师吕某留下遗书称课外工作压力大而自杀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深刻共鸣。说起纷繁复杂的课外工作,首当其冲就是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了了解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临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近期组织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深入五个县市区和八所学校进行调查,并对二十多名教师进行了书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数量上繁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共有27项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社会事务。不同县市区甚至不同学校都有个性化项目,在数量上有增无减。
2.内容上繁细。如反诈、湘易办、智慧中小学平台等各种app下载;如戴帽行动、禁烧秸秆、创建文明社区等“小手牵大手”活动;如医保缴费、接种疫苗、暑假巡河防溺水、站岗值勤等各种任务;如红领巾爱学习、青年大学习、青骄第二课堂(禁毒)、安全教育平台等各种网上学习;如综治民调、宜居调查等各种表格;还有点赞、转发、评论、拉票等,甚至包括营商环境工作也走进了校园。
3.要求上繁苛。如某县在戴帽行动中,对学校进行考核,交警部门调监控,如果家长接送学生的戴盔率低于90%,教体局就通报批评学校,约谈校长;如防溺水,由最初的“六个一”升级到“十个一”;如反诈app,每个学生要完成五个下载任务并截图,班主任统计上报;如安全教育平台学习,要求学生参与率百分之百,满分率百分之八十。
4.节奏上繁密。某学校教师反映,9月20日要班主任摸排学生家长骑摩托车、电动车接送学生的头盔数量并上报,9月21日要班主任安排家长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9月25日要班主任召开纹身危害教育主题班会,并拍照上传。某学校行政统计,从9月20日到10月19日,学校一共接待安排了42次活动。
二.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社会事务和学校事务边界不清。社会事务进校园过多过频,原因之一就是边界不清。简单说,由教育主管部门在权限内安排的工作叫学校事务,非此则叫社会事务。社会事务是否进校园,关键在于它与学校事务的关联度有多大、合理性有多强。
2.校园教育作用被无限放大。“小手牵大手”,一个孩子连着一个家庭,许多职能部门认为进校园能够极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所以,工作进校园成为优选,如戴帽行动、医保收缴、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等等。还有各种社会教育频繁走进校园,认为学生都有必要掌握,如宪法、禁毒、反恐、防溺水、防性侵、纹身等等,实际上,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而且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复杂性,要中小学生掌握课程之外的各方面知识然后一劳永逸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一方面,校园教育作用被无限放大,一方面,教育的职能又过于弱小,很多单位都可以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工作的进行检查验收甚至罚款,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其他单位工作没有任何职能,出自关系协调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来自各部门单位的社会事务只能来者不拒。
3.社会事务进校园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一是显著加重班主任负担。班主任要投入大量精力完成各种社会事务,许多社会事务要进行痕迹管理,要拍照、要登记、要汇总、要上报、要反馈,非常繁琐,有的社会事务如果参与率不高班主任还要帮学生完成,此外,班主任还要完成教学任务、管理班级事务,普遍反映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教学成了“副业”。二是干扰教学计划、降低教学质量。每个学期都有教学计划,在规定课时要完成规定教学内容,而排课时并没有考虑社会事务,因此,社会事务频繁进校园要占用正常教学时间,而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不得不在质量上打折扣。三是加重学生负担。当下,学生学业负担重,尤其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还要参加各种知识学习,负担更重。四是滋生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要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预防学生沉迷手机,但很多社会事务中的教育项目都要通过手机完成,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于是,网上学习又经常转嫁给家长(甚至老师),如红领巾爱学习、青年大学习、青骄第二课堂(禁毒),再加上各种打卡,家长也疲于应对、苦不堪言,相关学习活动完全沦为形式主义。还有命令主义,给学校派任务必须完成,如某学校校长反映,湘易办app,分给学校1000多个下载任务,必须百分之百完成,实在完不成,就按照一个60元—80元不等的辛苦费请人下载,实际上程序下载后就在手机上沉默,象这样的僵尸app不少。
4.呼吁强烈但问题总得不到解决。2021年就有教师反映学校社会事务过多,如今相关小视频在各大平台成为转发和评论的热点。之所以问题难以解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社会事务进校园舆情难以进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作为网络舆情,党委政府关注的主要是与本行政区有关的,而社会事务进校园是全国性网络舆情,难以让本地党委政府引起足够重视。二是工作考核指挥棒的驱使。各种考核排名、争先创优使部门单位必须最大化维护本部门单位利益,将工作任务安排进学校可以提高效率,甚至为了谋求好名次、好排位、好业绩而层层加码。三是社会事务来源复杂。如涉及政府组阁局以及相关直属机构的医保、交通安全、疫苗接种、反恐等,如涉及群团组织的青年大学习,如涉及党委系列的国防教育、文明创建等,如涉及社会经济组织的商业保险、视力防控等。社会事务不仅来自本级,有的还来自于上级,如青年大学习来自团中央、宪法小卫士学习来自于省教育厅。简单说,涉及网络学习和app下载的,主要来自上级甚至国家层面,而具体操作层面的工作主要自于本级各部门单位。
三.解决问题有基础
一是有民意呼声。社会事务进校园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要求为学校松绑、为教师减负的民间呼声越来越高。知名小视频平台有不少声音都在控诉社会事务进校园,甚至《中国青年报》都转发了新华社关于社会事务进校园的专题报道《他们想安安静静地教书》。
二是有政策要求。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12月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1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统筹规范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工作,严格控制面向中小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特别是不能把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强制摊派给中小学。”从省级层面看,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20年印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明确了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督促落实”的责任,提出了“要杜绝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考核评价”的要求。湖南省委、省政府2023年1月17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第16条为“推进学校减负工作”,对社会事务进校园从程序、内容、要求上都作了明确规定。
三是有工作实践。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将社会事务进校园纳入了议事日程。如云溪区2022年1月下发了《关于征求2022年度“进校园”事项意见的函》。共收集事项21件,整合为12件。岳阳县委办、县政府办2023年3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净校安园”行动的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尊师重教工作的十条措施》,统筹规范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性工作进校园。临湘市计划以砍掉最繁琐的社会事务进校园开始逐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毕节市教育局为中小学教师减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问题线索。贵阳市教育局公布了《贵阳市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清单》。福州、厦门、成都、济南等地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
四.对策
1.明确各方责任。关键是明确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在社会事务进校园中的责任。一是党委领导。党委要将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纳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工作范畴,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举措,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审查把关。二是人大监督。人大常委会要将社会事务进校园纳入对政府的工作监督。三是政府执行。政府要按照法律和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社会性事务进校园,把握关键环节,取消一切与教学教学无关的排名和相应的奖惩机制。
2.强化审批督查。一是凡进必审。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事务进校园,必须通过党委(党工委)教育领导小组审批。社会组织的社会事务进校园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报党委(党工委)教育领导小组备案。二是凡进必查。各级党委办、政府办应当将社会事务进校园纳入年度督查内容,同时也要对本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下级党委、政府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的情况进行督查。
3.把握基本原则。一是准入标准。在涉及全校师生、主要由班主任老师(包括家长)完成的工作上,与教育教学完全无关的不得进入,如医保、社保、各种app下载。已经进入教材或辅助读物的不得进入,如禁毒、安全教育平台。需要手机完成的学习任务不得进入,如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进校园的不得进入,如森林防火、马路执勤。在涉及学校管理、主要由行政人员完成的工作上,进校园必须有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作为基本依据,否则不得进入。二是工作要求。对所有进入校园的社会事务,必须坚持要求从简,注重发挥学校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站、宣传窗、横幅等平台和载体,杜绝围绕一个主题要求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例如防溺水“十个一”。特别是要取消各种形式主义的拍照(截图)上传打卡以及其他过于繁琐的痕迹管理。三是考核评价。对进入校园的社会事务,不得采取排名、考核等方式变相强制学校完成,不得下指标、定数额要求学校必须完成,不得因为社会事务完成情况而考核或者约谈学校负责人,不得将社会事务完成情况与老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4.优化工作方法。一是分解社会事务进校园。对于进校园的社会事务,采取分校试点开展的方式进行,从整体上分解社会事务。比如通过审批准予进校园的社会事务有二十项,将项目分配到不同学校,学校项目不重复。二是对于涉及辖区全体学生的社会事务,不适合分校开展的,学校可以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做好宣传、统计、登记、报告等工作,如疫苗接种由校医负责。三是一个项目明确一个主体责任单位,进行一次常规检查指导,涉及需要学校整改完善的,可以安排两次检查指导。杜绝一个项目多个部门轮流检查指导。除了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事关师生生命安全的社会事务,其他社会事务以抽样检查指导为主。
5.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要积极作为,努力将社会事务进校园等社会网络舆情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工作内容:一是在本地本辖区开展预调查,如果舆情具有一致性、普遍性,则可联系其他人大代表一起调查,也可以向本人所在镇街人大工作机关、同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或者人大专门委员会建议对舆情进行专题调查。二是向人大会议提交议案、意见和建议。三是如果问题还涉及到国家、省、市层面,则可邀请相应级别的人大代表参加调查,通过他们在相应的人大会议上提出。如果问题涉及党群系统,则可由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同级党委提出建议。此外,人大常委会党组还要主动协调,让人大代表受邀参加党委、政府组织开展的专题督查,并代表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社会事务进校园通过网络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舆情,其久而不决反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全社会自上而下凝聚共识、通力协作,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首先从思想上做到尊师重教,尤其是各级人大代表要主动作为,积极在行动上落实为民发声,真正还校园一片宁静,让教师安心教书,学生安心读书,不负教育本质,方显教育真谛。
来源:临湘市人大
作者:曾晓虎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