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郴州>工作交流>正文

关于稳住边远山区乡村教师的几点思考——以郴州为例

来源:汝城县人大 作者:何宇华 编辑:黄飞飞 2023-01-29 16:09:17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郴州市农村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控辍保学扎实有效,办学质量逐步提升,师资力量也得到补充,但边远山区乡村教师紧缺还是个大难题,“招不来、留不住、进不去?”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补齐这个短板,使边远山区乡村教师能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面临的重要矛盾。

一、郴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22年底,郴州全市共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9所(其中小学124所、初中41所、九年一贯制34所,教学点1187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686738人,其中乡村和镇区在校学生515671人(乡村小学在校生65976人,镇区小学在校生265155人;乡村初中在校生28115人,镇区初中在校生156425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5236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1485人(乡村教师4715人,镇区教师12117人);中学专任教师30878人(乡村教师4007人,镇区教师19281人)。全市总体教师与学生配备比例合适,但乡村教师流动较大、流失快,空编较多,“招不来、留不住、进不去?”问题比较突出。

二、郴州市边远山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较紧缺。我市边远山区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专业教师紧缺,理、化、生、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大部分由语、数、外老师兼任,专业出身的学科教师不多。二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定向培养补充进来的年轻老师流动性大、流失快,偏远中小学特别是农村教学点只能通过临聘教师来缓解矛盾。例如,汝城县现乡村学校临聘教师有671个,占乡村学校教师总数的25.6%,其中村小教学点的临聘教师占到了38%以上。桂东个别乡镇村小教学点的临聘教师数超过了50%。

(二)生活困难多。主要表现为:一是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难以保障,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教师对有房有路有信号、伙食也过得去有着强烈憧憬。但个别乡镇学校、部分偏远教学点还存在住房不足、大澡堂、大厕所、交通不便、网络不通或不能全覆盖等情况,如桂阳个别学校仍是旱厕。二是成家立业的基本愿望难以实现,乡村教师队伍补充的“新鲜血液”中,“阴盛阳衰”明显,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教师行业相对特殊,学习、工作、生活的空间较窄,一年到头围着学生转,单调的生活和环境局限,导致女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成为一大难题。

(三)交际难融入。据调查发现,乡村教师精神生活较为贫乏、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中频率最高的问题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和抑郁。由于地方不熟悉,习惯不适应,文化有差异,外来的乡村教师难以融入到当地居民生活中,尤其是性格内向的新教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家校关系不和谐。

(四)工作压力大。我市偏远山区中小学特别是教学点(30人以下的243个)虽生源不足、空心化严重、教师配备跟不上,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少量的教师需要一人多岗、包班上课,一些教师“全天课、无更换、连轴转”,为了保证学生正常上课,教师生病不敢请假住院,更勿用谈学习、进修,专业发展难以跟上节奏,工作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三、对稳住边远山区乡村教师的建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太挤、农村太弱”的突出问题,政府、教育部门要统筹全省、全市教育资源,坚持城乡一体化,在稳住边远山区乡村教师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关心乡村教师的待遇。一是进一步在职称评定上倾斜,完善与乡村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考核制度;“职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师身份的一种象征,让广大优秀的乡村青年教师获得高职称,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更是对他们工作的极大肯定,有利于提高年轻教师留在乡村的意愿。二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和生活津贴标准,让乡村教师和城区教师在教龄和职称同等的情况下,乡村教师工资高于城区教师;支持、鼓励边远乡村地区建立教师终身从教激励制度,给予符合条件的退休教师一次性奖励。三是进一步指导乡村教师制定专业成长规划,准确定位成长目标,有序推进成长进程;积极发现素质优秀、工作扎实、潜心教育的乡村教师,学校予以重视重用,让其参与到教研组管理、行政管理中,既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又可营造良好情感氛围。

(二)关心乡村教师的生活。一是改善工作条件。努力改善教师办工条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有卫有厨的周转房,积极推动政府为乡村教师提供免费工作午餐。二是提高生活质量。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为教师闲暇时间的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加大对生病乡村教师以及生活困难乡村教师的生活帮助、大病互助力度,保证乡村教师子女城区读书学位。三是解决婚姻难题。男女教师比例的严重失衡,导致女教师的婚姻大事很难在学校内部解决,“剩女”教师日渐增多。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建议教育局、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与学校携手合作,开展联谊交流活动,拓展青年教师交往范围,找到心仪对象。

(三)关心乡村教师的情感。一是尊重教师主体,维护职业尊严。发扬乡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重视科学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对乡村教师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些欣赏,少一点责备。引导、协同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积极营造让乡村教师快速融入当地的良好氛围。二是缓解教师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要主动与乡村教师谈心谈话,积极缓解教师的精神压力,为教师提供宽松的精神文化空间;要适当增加乡村教师编制,合理安排教师的课务,尽量为教师排除非教学事务,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指导教师勤奋且智慧地工作;要主动与教师家属沟通交流,积极争取教师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有效释放教师的家庭压力。开展家访、生日祝福等活动,让教师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和温暖。

(四)关心临聘教师的出路。一是提高临聘教师的待遇,让临聘教师有价值感。临聘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正式教师一样,也同样热爱教学,为进入体制内和培养好学生而努力,虽有丰富教学经验,但因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编制有限很难有机会,而薪资待遇比正式老师差很多,建议提高临聘老师薪资,同时参照正式老师边远山区津贴的做法给予边远山区临聘老师适当的工作补贴和生活津贴,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部由财政负担。二是畅通临聘教师进入体制内的渠道,让优秀的临聘教师留得住。建议省级出台政策参照“三类人员”选任乡镇公务员的模式逐步探索放宽临聘教师考教师资格证和入编相关政策。比如,人员范围为连续在边远乡村教学4年以上,学历大专以上(教学点放宽到函授,第一学历高中以上),年龄放宽到45周岁;同步配套加分机制,合理设置教学比武、评先评优等加分标准。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优秀临聘教师有价值感、有期盼。

来源:汝城县人大

作者:何宇华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