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持续深化“大学习、真调研、严管理”,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贡献人大智慧,今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倡议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了微调研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聚焦社会热点、基层难点痛点问题,利用春节回乡探亲休假的时机,倾听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挖掘出身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事例,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调研成果。现湖南人大网推出《微调研真建议》系列报道,将部分微调研报告予以刊发。
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亟待解决
——关于金义湖村青年婚恋情况的微调研
省人大常委会信访办 周昌
周昌
“目前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比较普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婚姻问题正逐步由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去年国庆期间,某县网站公布的《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及其所作答复引发社会热议。“凭什么牺牲女性权利?”“为什么不鼓励男青年提升自己?”“发展经济、提振文化,女青年自然愿意留下来……”,一时间众说纷纭。
带着这个问题,今年春节假期,我在走亲访友、团聚会聚时聊得最多的是这个话题,同时通过当面访谈、侧面了解、与乡村干部交流等方式,在老家金义湖村作了一些调研。
基本情况
金义湖村是湘阴县新泉镇的一个偏远村落,位于湘阴与益阳两县市交界处,2020年脱贫摘帽,4186人。据统计,全村20岁至35岁青年893人(男性474人,女性419人,性别比113.13),其中,未婚且无恋爱对象,男性比女性(占比25.6%)高出10.1%;30岁至35岁未婚且无恋爱对象,男性比女性(占比0.29%)高出11.17%。
我所在村民小组仅有18户56人,却有3位男青年未脱单。张军,34岁,高中肄业,油漆工,家庭条件一般,曾多次试图找对象未能如愿;余方,30岁,初中毕业,木工,父母离异,自幼随父生活,无恋爱对象;洪润,29岁,初中肄业,智障患者,无独立谋生手段,曾系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恋爱对象。
问题剖析
有这么一种说法:城市女性之所以成为剩女,很多时候是主动剩下;与此不同的是,农村男性之所以成为剩男,多半是被动落单。金义湖村上述样本数据绝非个案,农村适婚青年男多女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全国各地均有反映,不少农村存在“男孩相亲得排队,女孩相亲可以挑”的现象。去年9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陆川县田间地头考察时,问当地群众有啥难题解决不了,就有人直言:“农村娶媳妇太难了”。
从表象上看,农村青年之所以择偶困难,缘于性别比失衡等客观原因外,自身患病、文化程度和收入不高、父母无力扶持、懒惰不上进亦是重要原因。比如,43岁的刘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吃懒做,4年前离异后至今一个人生活。此外,个别青年择偶标准高,高不成低不就,也导致被剩。比如,42岁的镇中学女教师郑丽,自身条件较好,左挑右选,一直未婚。
从本质上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农村“空心化”、产业发展“空白化”、教育发展滞后等多重因素,致使乡村人口外流,人气不旺,部分农村青年“飞”往城市,婚姻挤压加剧,不少人被迫成为“光棍”“剩女”。比如,我所在村民小组原有25户123人,这些年部分女青年嫁到外地,部分男青年进城安家,留下来的年幼或年老者居多,适婚青年偏少。
对策建议
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已演变为结构性的社会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岁至40岁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31个省份农村全部男多女少。其中农村20岁至24岁、25岁至29岁这两个适婚年龄段的性别比均超过了120,分别是123.09和120.98。随着90后迈入婚龄,农村青年婚姻挤压程度还会日益加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问题的解决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因地制宜、绵绵用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治本之策在于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消除城乡二元差距,把基础设施和教育配套搞上去,使乡村的人气聚起来、活起来,真正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着力强化行政帮扶措施。倡导移风易俗,持续改善人口性别比,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定向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创造更多交友择偶机会等。总之,要通过价值观念上的引导、风俗习惯上的纠偏、交流平台的打造和就业创业的扶持,在政策层面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
努力提升农村青年素养。“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农村青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按照“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农民标准,努力让自身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在择偶方面更具竞争力。
来源:办公厅
作者:周昌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