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办公厅>机关工作>正文

微调研真建议 | 王美华:“双减”之下,何去何从?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 编辑:黄飞飞 2022-04-26 15:45: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编者按

为持续深化“大学习、真调研、严管理”,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贡献人大智慧,今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倡议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了微调研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聚焦社会热点、基层难点痛点问题,利用春节回乡探亲休假的时机,倾听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诉求,挖掘出身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事例,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调研成果。现湖南人大网推出《微调研真建议》系列报道,将部分微调研报告予以刊发。

“双减”之下,何去何从?

——“双减”政策落实的小样本调查报告

《人民之友》杂志社 王美华

图片

王美华

“双减”政策就像一场风暴,正在改变整个基础教育的面貌。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学生、家长、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对此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笔者就此对身边85位受访者进行访问,虽然样本量不大,亦可窥见冰山一角。

基本情况

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采访、面谈等方式对4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5位家长、12位老师进行访问。

有98%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双减”政策及其实施的意义,有2%表示不太清楚。8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8%表示持观望态度;3%表示不看好。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感受到了“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

在对48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95%的学生表示“双减”之后,校内各科作业、考试明显减少;89%的学生表示,睡眠时间增加了;72%的学生表示,户外体育锻炼时间增加了。58%的学生表示,课外辅导班减少了;34%的学生表示,增加了课外兴趣班;8%的学生表示没有变化。另有5%受访学生表示,在校日常学习的压力还是很大,学业负担并没有减轻太多。

家长则是喜忧参半。有90%的家长表示,“双减”之后,国家对课外辅导机构管理更严了,家长也更理智地选择辅导班,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此外,孩子们在学校基本完成了书面作业,家长得以从辅导作业的焦虑和压力中解放,减轻了精神负担。仍有10%的家长表示,中考、高考录取模式不改,“双减”就难以真正落地。

与学生的乐观家长的纠结相比,老师的态度更加理智。所有受访老师都表示,支持国家的“双减”政策,希望教育回归本位。

图片

“双减”之后,长沙很多小学开始实行“无作业日”,一周有一天不布置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图为枫树山小学的家长在实践平台发动态展示小孩利用“无作业日”进行体育锻炼。


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益处就会有弊端。调查中,受访者反映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升学压力巨大,无法给孩子“加餐”,让家长产生“怕掉队”的焦虑。有家长表示,“双减”不会减学习,考试难度,中考高考选拔制度依旧存在,如果学习时间减少,担心孩子学得不够扎实,有知识漏洞。同时,教育抢跑问题仍然存在,怕自己孩子掉队。

二是课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此次调查显示,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到96%,但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仅仅是把学生集中起来自习。如何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其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师资力量、学校课程设置及管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家庭之间的教育不平衡可能加剧。每个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标都不同,取消课外培训机构之后,有的家庭干脆“躺平”——取消所有课外培训,有的则换一种方式“内卷”——寻找“一对一”私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家庭之间的教育不平衡。

图片

“双减”施行后,校外培训班缩减,家长跟风盲目报班的情况大有改观。图为枫树山小学某班对学生寒假参加校外书法班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家自己练习。

解决措施

诚如网友所言,“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孩子,二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双减”以来,校内作业及考试明显减少,校外学科培训机构也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时更加凸显。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双减”之下,应坚持三不减:

一是不减习惯的培养。教育回归学校,孩子们能更公平地学习知识,而学习效果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习惯的差异。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家庭。“双减”后,孩子在家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这正是培养习惯的好机会。如果孩子能养成独立生活和学习、专注做事、为他人着想、合理安排时间等习惯,人生将会越来越顺利,父母也会越来越轻松。

二是不减陪伴的质量。孩子在家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聊天、做家务、欣赏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陪伴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沟通的多少。和孩子一起放下电子产品,真诚地沟通,既能改善亲子关系,也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是不减家校的配合。孩子的成长中,有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学校和家庭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充分地沟通,亲密地配合,形成1+1>2的合力,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无疑是一项意义重大,正当其时的好政策。但一项政策难以彻底解决针对的问题,需要多方面一起改善,共同推进。比如取消校外培训,给家庭教育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如何构建亲子关系,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也成为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教育回归教育,是“双减”政策的目的,也是归宿。

来源:人民之友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