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峰(站立者)参加辖区大东山志愿者协会活动。
11月11日,如果行程顺利,张文峰应在上午9时左右赶到司门前镇参加隆回县文物安全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会返回镇里,根据会议精神,到几处文物单位现场检查部署相关工作。
这是隆回县六都寨镇宣传委员、人大主席张文峰近20年来坚持的工作习惯,任何时候他都扎在最前线,恪尽职守把工作做到位。
然而,当日早上8时10分许,他突感身体不适,独自驾车前往县人民医院检查。最终因抢救无效,于当日上午11时23分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
“我们真舍不得他就这样走了”
“你才来六都工作不久,我们虽然交往不多,但亦师亦友。当听到你突然离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竟然找不到你一张单独的照片。”得知张文峰去世的噩耗,隆回大东山志愿者协会发起人之一的周后升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哀思。
今年5月底,张文峰调任六都寨镇宣传委员、人大主席,分管镇里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周后升所在的大东山志愿者协会以保护大东山的生态环境为己任。因为工作,两人有了交集。短短数个月的交往下来,周后升与张文峰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张主席对工作非常务实,我们的每次活动他都会到场参加。”说起张文峰,周后升难掩锥心之痛,“他还许诺要和我们一起把大东山打造成县里的生态保护名片。我们真舍不得他就这样走了。”
“就在出事的前一个晚上,张主席还在县里参加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村乡镇分管领导会议。会议结束时已经比较晚了,他还坚持赶回镇里,不忘叮嘱我把第二天与会人员都通知到位。”同事谭玉华哽咽道,“当天早上他决定去医院检查时,还婉拒了我们的相送,没想到中午就传来了意外。”
张文峰去世的噩耗传到金石桥镇南龙村,村民们难掩悲痛。“张书记是个厚道人,对人一点架子都没有。”11组村民陈青娥,是张文峰在金石桥镇担任副书记时的帮扶对象,张文峰平时常到她家走访帮扶。听闻张文峰去世,75岁的她默默流下眼泪,“张书记每次来我家都不空着手来,我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忘了他的恩情!”
“他是个甘当螺丝钉发挥最大功能的人”
“你找我不要管是不是工作时间,有问题就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共事的第一天,张文峰就这样叮嘱自己的搭档、镇人大副主席汪文俊。能快则快,这是张文峰的做事风格。5个多月里,汪文俊早已习惯了他这种工作作风。
今年7月9日,张文峰在自己的联点村——明德村走访时了解到,该村镇人大代表候选人阳某有赌博的过往史。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到有关部门核实,次日是周末,但他照例到村里召开座谈会,依规取缔了阳某的候选资格,重新启动候选人再推荐工作。
张文峰行事“快”与他做事的干劲分不开。在今年人大换届选举中,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刚到一地人生地不熟,张文峰就采取实地走访、和群众谈话听取意见的举措,并逐个与候选人建议人选面谈,一举打开工作局面。“那段时间张主席一心扑在换届选举工作上,连家都不曾回。”汪文俊回忆道。凭着这股干劲,该镇高质量完成了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他去医院途中还打电话给我,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没想到,从此是诀别!”噩耗传来,六都寨镇党委书记陈付华不敢相信是真的,“他没什么功利心,工作从不讲价钱,是个甘当螺丝钉并会尽最大努力发挥出最大功能的人。”
今年11月初,隆回县启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镇(街道)交叉检查工作,镇里负责该项工作的专职副书记张平因公外出,张文峰主动代替其主持迎检工作。其间,他不辞辛劳地深入迎检村阅资料、访群众、查漏洞,督导迎检工作,任劳任怨。
“只要老百姓满意,我受点委屈无所谓”
张文峰长期扎根在基层,从羊古坳镇到大水田乡、再到金石桥镇,对于老百姓的事情,他不曾犹豫半分。
“他办事很用心、很细腻,是扑下身子真心为老百姓着想!”说起张文峰,金石桥镇农综服务中心主任刘志不禁感慨。2016年4月,张文峰担任金石桥镇党委副书记,主抓扶贫工作,刘志时任该镇扶贫办主任。4年间,刘志见证了张文峰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的真情付出。
11月13日下午,在夕阳的余晖中,金石桥镇上花园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聚在一起聊家常,其乐融融。在每栋房屋的墙上,挂着的永久性责任牌上清楚地写着张文峰的名字。
“这个安置点的住户都是上花园村的,土地却是隔壁大田村的。”刘志介绍,这个项目是张文峰负责的,有33户,在建设过程中,他面对的困难最多,所受的委屈也最多。
“只要老百姓满意,我受点委屈无所谓。”面对委屈,张文峰毫无怨言,甚至在因地质原因而变更工程预算、受到组织处分后,他还一如既往地推进项目,协调处理工地矛盾。
“张书记想得很周到,给我们解决了菜园地。”群众搬进来后,没有菜地种菜,张文峰主动到大田村和村民商议,采取承租的方式,为每户搬迁安置户提供0.1亩土地种菜。“要不是张书记帮助我们,我们住在这里不可能这么舒心。”听到张文峰去世的消息,71岁的安置户杨小青几度哽咽。
张文峰把老百姓当亲人。在金石桥犁田界下的贺祝春家堂屋的墙上,一张“隆回县精准扶贫明白卡”格外醒目,上面清楚地印有张文峰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帮扶措施。71岁的贺祝春不识字,也不知道张文峰的具体名字,但一说起那个“胖胖的、戴眼镜”的镇里书记,贺祝春记忆犹新。
每次到贺祝春家,张文峰都是揭锅盖、看油壶、掂米袋、捏被子、拉家常。2018年冬,天气渐寒,张文峰担心独居的贺祝春,连夜给她送来了几袋木炭,并叮嘱她晚上睡觉烤火,一定要把窗户打开一点。“帮了我这么多,至今也没能留他在家吃过一顿饭。”贺祝春满是遗憾。
来源:法制周报
作者: 周玉意 陈斌 阳琼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