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编制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级人大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有效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了积极贡献。湖南人大网推出“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各市州人大2020年工作亮点扫描”专栏,选取部分亮点工作进行摘编,与大家一同回首一年的重点工作、亮点工作。
土壤污染问题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吃、住”安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大家对“脚下的环境”越发关注。为推动打好净土保卫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部署,2020年8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由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担任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副主任杨维刚和秘书长胡伯俊任执法检查组副组长并率队赴郴州、益阳开展检查。
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临武县水东村受污染耕地治理项目。
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推动法律全面贯彻实施
2020年8月20日,在执法检查组全体会议上,省政府及法律实施主管部门全面汇报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从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到布设土壤监测网络,从扎实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到严格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从强化源头管控到开展土壤和生态修复,朴素的语言和简单的数字,体现的是湖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但是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基础更加薄弱,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法律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再次强调“要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为进一步强化法律刚性作用,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在制定工作方案之初,就把省市联动检查作了重点安排,委托12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对于实地检查的2个市多方了解土壤污染主要风险点和防治工作现状,做到执法检查有的放矢。
8月25至26日和9月1至2日,执法检查组赴郴州、益阳两地,深入6个县市区,实地检查了水东村受污染耕地治理项目、三十六湾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长春工业园生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沅江市电镀厂土壤治理项目等20多个项目和单位。执法检查组走进正在实施污染治理的稻田,向当地村民询问农艺调控措施实施效果;来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单位,仔细检查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走进矿区,全面了解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情况。在实施检查时,同步派出执法检查小分队,对农用地分类管理和污染风险管控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此外,还选派精干力量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了不少工作薄弱环节和环境风险隐患;开展了法律知识问卷调查,向各市州领导干部、法律实施主管部门、基层执法人员、重点监管单位负责人发出共5000余份知识问卷;召开各方面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就法律贯彻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经过一条一条对照法律规定开展检查,综合各方面了解到的情况,执法检查组向主任会议提交了高质量的执法检查报告和26项突出问题清单,提出坚定打好净土保卫战的战略定力,认真落实法定责任,强化规划引领,守住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底线,夯实基础保障,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等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评价: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大执法检查报告。会后,执法检查报告和问题清单转交省政府研究处理,并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环资委得到高度认可,相关报道被推登“学习强国”平台。
加强跟踪督查,让执法检查长出“牙齿”
工作的成效在于落实。执法检查不能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效果一般;不能执法检查后提出的意见建议,提完就完了,不长“牙齿”。省人大环资委按照常委会主任会议要求,加强跟踪监督,强化执法检查闭环管理方式,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监督机制,督促整改工作落地落细。
2020年,开展了三轮重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特别是将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重点督查。同时,定期向相关厅局了解问题整改进展情况,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动联治。截至12月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指出的2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个,其中全省涉镉污染源排查整治这一重要源头防控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序时进度24个;推动成立全国首只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不少地方已由“化工区”变为“宜居城”,清水塘老工业区正在实施土壤治理修复,打造生态宜居新城,长株潭地区受污染耕地,通过VIP+N技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这些生动的事例每天在湖南这片热土上演着,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湖南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周利 董熙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