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省各级人大代表近年来开展了哪些扶贫行动?取得了什么样的扶贫成效?为了深度挖掘五级人大代表在积极履职担当、投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事迹,湖南人大网推出《五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专栏,与省直各媒体共同推介五级人大代表的扶贫故事,敬请关注。
省人大代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党总支书记刘准(左)。
2011年,在全县率先成立衡阳县富农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抱团发展粮食产业。2016年,任梅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致富之路,筑牢村里的产业根基。2013年以来,当选两届省人大代表,履职期间,提出了“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的力度”“引导农民有序建房,适度集中居住”等多个助力农村发展的建议。
履职故事
从衡邵高速西渡出口下,几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村名如花,而距离县城仅1.5公里的村子,也仿佛是衡阳县城的“前花厅”,展现出一幅富饶美丽的乡村景象。
虽已入冬,田野里依旧留下了机械收割后的稻秆,金黄齐整的一簇簇,一眼望不到边,将田野和村庄装扮得格外美丽,讲述着这个“种粮大村”的情有独钟。
“我们村靠种植水稻吃饭,全村有3000多亩高标准粮田,全部连片种植优质绿色水稻,如今它们有自己的身份标签——‘梅花缘’香米,市场价格50元每公斤,每亩田比以往增收1000多元。去年仅水稻一项,农户人均收入就达2万元。”刘准骄傲地向记者介绍。
将种粮的“饭碗”端紧端牢,刘准经过多年的辛苦拼搏。
刘准(左)在现场指导无人机种植技术。
2009年,31岁的刘准从广东返乡创业,流转了40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从老板变为地地道道的“泥腿子”。2011年,他牵头8户种植大户成立衡阳县富农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粮食生产,一跃成为当地“种粮领头人”。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合作社会员从当初的8户增加到了目前的100多户,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1万多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达30万亩。几年下来,合作社共帮扶西渡镇7个村的208户661名贫困人口脱贫。
2013年,刘准当选省人大代表;2016年,又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随着自己的角色发生变化,除了种好地,他开始把全村百姓装进心里,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把做强产业放在第一位,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因地制宜打造农旅融合区,实现农户变商户、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刘准在希望的田野上谋划着未来。
3000余亩高档优质稻田成了稻作公园,呈现从播种到收割的农耕景象;
800余亩特色瓜果采摘区,葡萄、黄桃、沃柑轮番变幻出诱人模样,吸引游客前来采摘;
300亩无公害菜地划出“共享农场”,满足城里人种菜收菜的愿望;
……
梅花村一角。
随着一个个生态田园相继建成,梅花村成了人人向往的农旅体验地。人气旺了,村里也就越来越兴旺了。
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今年,刘准组织全体村民进行土地集中流转,与种粮大户、“田园牧歌”田园综合体、“尚绿生态”家庭庄园等签订流转合同,共流转村田土山塘2140余亩。“我们以33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为基准价,每3年递增10%,就是要通过集中流转唤醒沉睡的土地,为村民带来沉甸甸的收获。”刘准说。
随着多种经营主体活跃在美丽乡村,梅花村迸发出投资兴业的强大吸引力。12月11日,月塘组57岁的杨秋华家两层闲置房屋被承租20年,杨秋华先期拿到了10年房租款。如今,像杨秋华家一样,村里已有14户将闲置房子租给“外来户”,曾经破败的房屋被精心设计成乡村民宿、康养家园、研学基地,吸引人们来到田园,感受自然与恬静。
“如今,梅花村已成为城里人‘梦想的田园’,村民人均年收入较5年前翻了近3倍,达到了2.8万元。”刘准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脸上洋溢着自豪。他说,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既是自己的一直在做的事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沙兆华
编辑:黄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