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让津市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津市市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坚持依法监督与有效支持并重,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养老事业发展,推动打造高端、基本、托底三种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取得较好成效。目前,津市建起各类养老机构和示范点73个,床位243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1.8张,领先全省平均水平。下好“议”的先手棋 议案引导。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组织代表对全市养老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
2013年年初的代表大会上,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城乡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的议案》,被立为议案,正式奏响了人大助推养老服务建设的乐章。在议案办理的三年时间内,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召开议案督办会、组织代表视察;市、镇代表开展联组活动,现场查看、现场评议、现场建言;联工委实时跟踪,采用图片对比的形式监督进度效果,确保议案落实到位,达成了“市区一个大型养老社区、一镇一院”这一议案办理目标,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议案办理在代表大会上票决满意率达到了96%。 建议指导。
多年来,人大代表都高度关注养老服务提质,围绕如何满足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代表先后提出养老建设用地、镇街养老机构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养老机构安全等建议21条,工作涉及到了12个工作部门。这些建议都被列为了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班子成员牵头督办,进行重点跟踪,办理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交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从而给了部门压力、聚起了工作合力,加速推进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意见疏导。打通群众就养老问题的反馈渠道,通过走访、代表履职平台、代表联系工作室和工作点等,收集群众意见,老年群体养老面临的医养、护理、保险、家政、购物、赡养等细微堵点问题,也走进了人大监督视野。近些年来,我们采取群众“小意见”、人大“微监督”形式,解决群众反映的养老服务问题15个。如在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点,选民向代表反映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问题,就得到积极回应,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适老化房屋改造,很好满足了失能老人“微心愿”。出好“督”的组合拳 调研问事“通堵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年,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会围绕养老事业发展有侧重地开展专题调研,如:2017年调研老年弱势群体救助工作,2018年组织调研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等,同时将调研贯穿于议案、建议、意见办理的全过程,旨在以深入地调研对养老工作中的“堵点”进行人大“问事”,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一监督方式,先后督促解决了民办养老机构税费减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用房调剂、医养结合资源整合等梗阻问题。 视察问效“督要事”。养老服务议案的办理,人大常委会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视察;关于养老服务的重点建议,定期组织代表现场视察,督进度,献计策;养老服务的建设项目,不定期帮助解难,并采用视察点评、个案询问、代表建言等形式,全过程、全维度监督。2016年关于城区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究竟如何建设,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三级代表视察,推动解决用地方面的问题,督促政府将养老院一期东侧地块预留,用于养老院二期开发,该地块目前已建成暖夕养老院,是我市的高端养老服务社区。 工作评议“促提质”。人大常委会每年对政府工作部门进行年度工作评价,养老服务议案落实如何、相关建议办理如何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去年,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评议,我们对民政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重点评议,针对收集的问题开展了询问,推动政府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社区养老医院,实现“医养”的高度融合,并在失能失智老人供养、养老护理员培训等方面拿出了举措,养老服务进一步提质。打好“助”的主动仗 协调推进。养老涉及千家万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人大在搞好监督的同时,也主动参与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对于相关议案建议落实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及时协调,推动尽快解决。如:为了建设好襄阳街社区养老机构,人大常委会召开协调会,明确民政、卫健等部门责任并跟踪落实,引导企业出资捐助医疗设备参与共建,促成该社区建成了津市首家医养结合的社区爱心幸福院,受到了省市级领导充分肯定与好评。 指导解难。常委会班子成员结合驻村联点工作,鼓励、指导镇卫生院在当地养老机构设医疗室,派医生进驻,让养老院医疗服务更加便捷。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跟进老年群体就医难的问题,协调卫健资源,推行市镇街卫生机构医生与辖区老人签约,定期一对一提供服务,惠及对象达到2.8万人。 全员服务。把让群众老有所养内化为人大的责任担当,机关整体发力助推养老事业发展。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时,监督养老机构周边环境的整治;社会建设委主动协调部门,督促落实高龄老人补贴、养老床位补贴、养老机构消防设施配备等惠老政策;教科文卫委推动镇卫生院与镇养老院联合发展,助力医养结合;财经委每年度初审本级财政预决算(草案)时,高度关注养老服务预算资金安排落实到位。
同时,呼吁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引导人大代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工作,形成了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来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肖廷之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