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补齐公共服务民生短板是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在上学、就医、精神文化、科普等方面的基本民生保障得到了历史性改观,特别是教育方面,大力实施教育“四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泸溪经验”被评为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卫生方面,医改工作得到国家医改办充分肯定并重点推介,医疗扶贫工程创造了全省样板。科技方面,科技助力扶贫工程经验做法得到中国科协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介。文化方面,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成果丰硕,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成效明显,群众文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要求“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在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的关键时期,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湘西州必须率先对标对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村教科文卫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更加超常规的策略、更加超常规的手段、更加超常规的速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全州乡村全面振兴。
一,对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求,要重点抓实资源布局调整,主动应对农村学校“空心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关键是要科学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随着全州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学校“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部分农村学校生源急剧萎缩,全州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还不够大,步伐还不够快,思想还不够解放,导致农村学校资金、资源、师资等极大浪费,“散小弱”的学校依然大量存在,致使办学无效益,师资配不齐,结构性缺编更为严重,分配制度不完善,学校管理落后,教师责任心不强,教育质量无法提高。抓实农村教育资源调整,要狠下“三个决心”:一要狠下决心盘活农村教师资源。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贫困山区倾斜,切实解决我州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农村小学缺音、体、美教师,农村初中缺理、化、生和地理教师的问题。盘活现有教师存量,实行动态调配,合理解决岗位设置问题,变“以校核岗”为“以县核岗”,统一岗位职数管理,在不突破岗位职数总数的基础上,实行教师岗位职数动态管理,一年一核,每一学校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调整。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师范类青年老师,解决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师年龄偏大严重老化问题,逐步消减农村民办代课教师。同时,对农村学校的社会公共服务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二要狠下决心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坚决打破原乡乡办中学、村村办小学的格局,坚持走整合之路,下决心加快布局调整,出台农村中小学的整合标准,特别是要坚持尽量少办村小(除个别特殊情况外),非要办必须坚持控制标准,否则就是误农家子弟,就是让我们的农村孩子从小输在起跑线上,更是对我们边远农村农民的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建议基本原则300人以下的初中,20人、10人、1人甚至一部分50人以下的村小要坚决撤并,集中几个乡镇,集中几个村片,集中“人财物”,办好农村“骨干初中”、农村“骨干村小”、农村“寄宿制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办学综合效益,减少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要健全完善规范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更加强化教师责任,更加严格教师管理,更加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大力营造“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道德风尚,重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要全方位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关注农村孤儿、困境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帮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要狠下决心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坚决杜绝出现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能力、注重实绩、注重贡献,实行全方位对教师考核评价,把劳动付出、贡献大小与职称评聘、教师提拔、绩效工资挂钩,确保待遇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真正提高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尤其是解决特级教师、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任的津贴与补助标准。同时,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农村中小学名师成长”“农村中小学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开展“湘西州十大农村优秀校长”“湘西州十大农村优秀班主任”“湘西州十大优秀农村学科带头人”“湘西州十大农村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二、对标“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要求,要重点抓好基础条件充实,加快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标准化”。只有基础充实了,条件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当前,全州乡镇村医疗机构基础仍然薄弱,从乡镇卫生院来看,人员结构不合理,全科医生、执业护士较少;服务功能不全,缺病理、检验、影像等功能科室,50%的乡镇卫生院没有配齐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救护车等基本的医疗设备,影响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的发挥;乡镇卫生院按事业差额80%拨款,人员经费不足,主要靠创收来维持正常运转;40%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未达标。从村卫生室来看,村医队伍不稳定,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待遇偏低,村医工资每年收入在1.5万元至3万元之间,服务人口较少的村医无法养活;村卫生室提质改造不全面,总体质量不高,功能服务不强。特别是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来看,乡镇公卫所(办)人员公卫人才缺乏、检测设备落后、公卫人员待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能力不足,难以形成联防联控的安全网络。充实农村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要狠抓“六个支撑”:一要狠抓“编制支撑”。把卫生人员编制、床位编制改革纳入“十四五”编制规划,结合服务人口、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等实际,配备基层医护人员数量,特别是科学合理确定边远山区农村医护人员比例,尤其是要解决好基层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和床位不足的问题。对乡镇卫生院可按照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4人标准核定编制增量,对村卫生室按照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0人的标准核定编制增量,对疾控机构要按照国家要求,重点提高疾控部门的设置标准,增加乡镇公卫人员编制。二要狠抓“财政支撑”。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给予乡镇卫生院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基层医疗机构编内在岗人员基本工资、五险一金、绩效等工资财政按100%保障,临聘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按60%比例保障,实行政府购买服务,适当提高村医的工资待遇,给予乡镇、村卫生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财政全额保障。整合州县市国债资金,支持乡镇、村卫生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必备的基础检验检测设备。力争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湘西州转移支付,加大对湘西州的上级补助倾斜,免除湘西州各项配套资金,特别是力争项目资金向乡镇中心“龙头”卫生院倾斜。三要狠抓“人才支撑”。大力实施“湘西农村医疗骨干培养和引进计划”,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培训、轮训和委培一批乡镇村急需、实用的“高专尖缺”的医疗技术人才,抓实本土骨干人才培养、进修,形成湘西特色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梯队。特别是要针对乡镇卫生院重点培养优秀院长、全科医生、执业医生,针对村医重点加大基层医疗的常规化培训、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医疗机器人”的操作专业培训,提升村医的医疗素质能力。四要狠抓“项目支撑”。抓住民盟中央“守护天使工程”项目,对贫困地区采购医疗设备的优惠政策机遇,给乡镇卫生院统一集中采购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救护车等必备医疗设备。深入推进“智慧医疗+健康扶贫”项目,大力实施“远程诊疗推广应用行动”,加大州县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远程诊疗信息化平台运用,推动村卫生室“医疗机器人”远程医疗系统使用,优先边远山区村医配备到位,推进村医配备全覆盖。抓好重点乡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升级、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村卫生室提质改造,实现乡镇村卫生机构提质改造达标。五要狠抓“政策支撑”。要在医保差别化支付、药品耗材价格调控、规范转诊程序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实现县市直医院医保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乡镇95%以上、村100%报销。出台乡镇卫生院和村医绩效薪酬发放、津贴补贴等相关激励政策,推行院长目标年薪,医务人员全员绩效工资制,建议给予乡镇卫生院院长每月不低于2000元津贴补贴,乡镇全科医生、执业医生每月不低于1000元津贴补贴,有助理执业医生证的村医每月可享受500元津贴补助,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大力支持民族中医和土家医苗医发展,力争民族医药挤进医保报销“笼子”,特别是对有影响有效果的民族医药、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特殊医技人员要给予重点引导支持和资金奖补。六要狠抓“机制支撑”。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稳定和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网底,规范管理,加强指导,全面提升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管理服务水平
三、对标“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要求,要重点抓好民族特色文化回归,着力推动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常态化”。文化是湘西的魂,文化是湘西的根,文化是湘西发展最大的优势,文化是湘西永远开发不完的“超级金矿”。湘西文化来于湘西群众,更应服务于湘西群众。过来,湘西民族特色文化服务反哺群众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不强,对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和支持,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逐年减少,尤其非遗传承人出现断层,公共文化基础建设还不够,乡村文化配套设施薄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现在,要把民族文化找回来,让民族文化回归群众、服务群众,走出一条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之路。抓好民族特色文化回归,要加大“三个力度”:一是政府引导支持要加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和设备配套提质升级,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要制定支持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的相关优惠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农村基础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扩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文化传承保护要加力度。把公共文化服务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 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打造新时代湘西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支持和资助非遗传承人开展群众性传习活动,依托“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旅游精品线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名镇、文化名街、文化名村、文化名寨、文化名人、文化名品,开展一系列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三是文化人才培养要加力度。在加强对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文化艺术、文化旅游创意等人才培训培养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农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乡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建设一批乡土文艺团组,大力开展“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发展优秀戏曲曲艺、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作品,不断巩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四、对标“强化科技支撑作用”要求,要重点抓紧科技实用人才培养,引领带动农村科技“普及化”。加强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养对于传播先进的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农民参加培训与没有参加培训大不一样,掌握科技与没有技术大不一样,若没有一技之长,所从事的工种大部分是苦活、累活、脏活、危险活,工资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可以讲是卖青春、卖血汗、卖健康。农村不是无路可走,关键是要拿到科技致富的“金钥匙”,农民只有“勤劳+科技”才能长富久富。当前,全州科普培训资源比较分散,常规培训规模小,培训方式老套,针对性不强,缺乏科技含量,“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对科技培训的实际需求,导致影响农村科普工作的整体效果。抓紧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养,要注重“三个新”:一要内容新。不能年年老生常谈,培训内容总是一些传统农业技术和已经过时的务工技能,要关注新产业、新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并及时向广大农民进行推介培训,形成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二要形式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新媒体优势,在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上实现创新。针对不同受众制作内容简单易懂、语言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训课件、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点对点”培训,实现“一对一”辅导。三要效果新。在加大培训精度,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与度上下功夫,特别是培训老师可借鉴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模式,对一个片区一个乡村一户家庭实行长期对口培训,做到精准辅导一家带动发展一片。围绕“三个新”具体实施“三大行动”:要大力实施“全州百万农民实用科技大培训行动”。充分整合组织、科技、科协、人社、农业农村、农机、畜牧等部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湘西职院和各县市职业学校的培训优势,充分利用州内科研院所、科技示范基地、高科技龙头企业等实践基地,大力实施“全州百万农民实用科技大培训行动”,采取引导式、订单式、致富式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科技示范大户,突出湘西特色和产业优势,提高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推进科普知识、科学技术更好地走进农村、走进农家、走进农民、走进产业、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掀起广大农民“学科技、爱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新热潮。要大力实施“农村科技示范大户带动行动”。从精准扶贫经验来看,走扶持农村科技示范大户带动科技推广,是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子。农村科技示范大户与广大农民联系紧密,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科技示范成果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学、见效快,能使周围农民“零距离”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巨大财富,他们带头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能使农民少走弯路,节约时间,节约资金,减少浪费。现在,农村经济实际上就是能人经济、大户经济。要充分发挥和放大农村大户、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农村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发挥好的致富能人、科技大户和“本土专家”培养成农村科技骨干,充分发挥其技术、信息和资金等优势,组织科技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和果林圈舍,开展技术讲座、技术咨询、观摩交流等服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技术上的实际困难,带动一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科技实用人才,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和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要大力实施“农村科技成果奖励激励行动”。建立农村科技实用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科普资金,对于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对本地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技实用人才给予奖补,特别是对于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大户要给予特殊资金支持,鼓励农村科技实用人才进行科技项目研发和推广,扶持大户做大做强,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科学种植、科技养殖、科技致富,大力倡导尊重人才、科技致富的新风尚。
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在农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也在农村,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各种短板弱项,抓住振兴机遇,补齐民生短板,走出一条符合湘西州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为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来源:湘西州人大办
作者:刘小刚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