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要闻>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现场救护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陈奕樊 景超平 徐予情 编辑:曹玉玲 2020-08-07 19:00:4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8月7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7月3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和《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

8月7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禹新荣、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陈佳新、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胡雪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祝益民,就2部法规的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发布会由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志主持。


聚焦一:《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


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办法出台,将对推动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陈佳新答记者问。

“实施办法弥补了长期以来我省文化立法的短板,将加快推动我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陈佳新介绍。

明确了各级政府法定责任,有利于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各级政府确保行政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提供了法律依据。

破解了公共文化服务难题,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保障水平。实施办法针对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设施建设、人才队伍、运营管理、开放共享等问题,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规定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

维护了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有利于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办法明确要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注重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同时还对全民阅读、艺术普及、群众性文体活动、数字化建设、特殊人群服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最大的受益者是基层民众。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禹新荣答记者问。

“实施办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禹新荣表示,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着重体现和把握住了“四性”原则。

突出公益性。实施办法在保障人民群众普惠、便利、公平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对扶助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特殊群体、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都专门作出了规定。

突出基本性。结合基层民众文化需求特点和变化,实施办法对制定并动态调整公共服务目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建设等作出具体规定,及时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实现精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突出均等性。普遍均等、惠及全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要求。实施办法就服务均等化作出了规定,并特别明确省人民政府应当提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突出便利性。实施办法对基层及公共场所配置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以及构建覆盖城乡、资源共享、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等作出规定,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散布在老百姓身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紧贴老百姓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便于老百姓享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聚焦二:《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


为生命筑起坚强后盾

我省现场救护条例是全国第一部专门规范现场救护的地方性法规。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胡雪清答记者问。

何为现场救护?胡雪清介绍,条例规定,现场救护的对象是指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急危重症,或者交通事故、溺水、中毒等情况而受到意外伤害者;现场救护的空间是在医疗区域以外,时间是医疗急救机构赶到现场进行救护前;现场救护行为包括呼叫医疗急救机构、自愿对患者实施基础性急救、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救治等行为。

为防止和减少二次伤害,条例规定,鼓励具有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现场目击者,按照基础性急救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救护。但对于没有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现场目击者,则只鼓励他们打电话呼叫医疗机构或者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而不鼓励他们采取措施进行基础性急救。

解决“不会救”

日常生活中,“急救能力不足”成为当前制约好人出手相救的掣肘之一。“解决‘不会救’,核心和关键在于培训。”陈佳新说,条例对此主要从5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政府要履行普及宣传的职责。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推进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宣传现场救护基本知识并动员辖区内居民参加培训。

鼓励社会机构提供培训服务。条例支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应急救援机构以及通过建立急救小屋,为现场救护提供培训、急救等服务。

统一组织编写培训教材。条例明确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红十字会组织编写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内容、课时和考核标准。

定期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条例要求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有计划地对员工开展培训,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设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课程。

突出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培训。条例规定,公共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教师、导游等公共服务岗位的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等,应当按照年度培训计划要求,参加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让现场救护“快人一步”

现场救护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关键一步,配套的急救信息服务也应“快人一步”。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祝益民答记者问。

祝益民说,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现场救护中的应用,建立包含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人员信息、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配置安装信息、移动终端使用功能的现场救护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与“120”急救系统的联通。同时,鼓励、支持开发具有地图检索、导航指引、一键呼救等功能的应用软件,为公众提供及时、便利的急救信息服务。

未来,急救信息服务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一批综合型、专业型、特色型应用场景,方便公众第一时间获取、收发急救信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陈奕樊 景超平 徐予情

编辑:曹玉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nrd.gov.cn/content/2020/08/10/811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