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9年,津市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建称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确定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监督利剑作用,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环境幸福指数。
谋划方案,突出重点
磨刀不误砍柴工,抓细执法检查前各项准备,是执法检查取得实效的前提。组织查前学法,领会法律精髓。组织环保专家,对参与执法检查的机关干部、市镇代表、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开展查前集中学法,使之通晓“一法一条例”的内容和要求、执法检查的重点、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增强检查的针对性,达到有的放矢。为增强培训效果,所有培训人员还进行了闭卷法律知识测试。征询多方意见,制定检查方案。津市人大环资委牵头,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部门工作的盲点、市委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确保方案更接地气、更好操作。在动员会上将检查对象、检查重点、组织领导、人员分组、时间安排、检查方式、工作纪律等内容具体明确,印发到各受检单位。发挥基层作用,形成检查合力。通过镇街人大代表工作室在执法检查中的桥梁作用,集中开展“水污染防治”主题接待日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吸纳镇街两级代表参与到执法检查工作中来。确保通过执法检查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明察暗访,曝光痛点
为确保全面真实掌握“一法一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市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环保专家,成立了3个执法检查小组,由市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带队,委室主任担任小组组长,检查组成员由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5至7月,深入到全市9个镇街26家部门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实地查看了34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和项目点位,先后召开26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390份,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做到执法检查全覆盖,无死角。坚持暗访不声张。直接深入群众,直接下到工地,直接沉入企业,直接查看河湖水质、一线了解水源保护状况,掌握了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村居居民自来水管网末端供水的水质水量、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西毛里湖两拆两退转产、各级河(湖)长制落实等等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15类问题情况。坚持明察不漏项。明察中各执法检查小组认真听取被检单位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的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表、查阅案卷资料、走访调查、现场视察,严格按照执法检查方案中所列内容逐一核查。结合暗访情况形成执法检查小组分报告,提交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坚持问题为导向。在执法检查中,对存在的问题短板、污染现状等各类问题,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和视频,专门制作影音图文视频,重点曝光了八个方面41处问题,不怕亮丑,不怕揭短,在人大常委会上进行播放,并且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在问题整改回头看环节,又对33个具体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制作图文PPT,直面问题不回避。
跟踪督办,整改难点
召开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的工作情况汇报,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检查报告,形成了对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的执法检查审议意见。会议认为整改审议意见中存在的问题,是执法检查的关键。问题交办到点到人。审议意见出台后,市人民政府经过认真研究,拿出具体办理意见,召集整改责任单位负责人会议,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将问题逐一进行交办,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限,压紧压实了工作责任。跟踪问题回头看。为推动问题有效整改,检查组对每个问题指派代表,落实跟踪问题,多用“回马枪”,多做“回头看”,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支持,督促整改落实。11月,常委会组织对审议意见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视察,针对谢家堰水厂扩容管网改造、护市机埠黑臭水体治理等大部分问题整改,责任部门行动快、效果好,群众普遍满意,检查组给予了充分肯定。
问题票决,凸显亮点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12月19日,人大第二十三次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审议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代表询问动真格。会议观看了整改落实情况的PPT,常委们开展了审议发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直指存在问题,针对农村集镇污水管网破损泄露、珍珠退养不到位、畜禽退养反弹、排水沟渠综合治理等问题,不留情面,刨根问底,会场辣味十足。票决问题促成效。大会对33个问题,分门别类进行了满意度票决,有28个获得通过,5个问题继续跟踪督办,在2020年常委会上再听取整改情况。执法检查作为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和重要途径,是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保证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使我市“一法一条例”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现实存在问题的整改进一步落实,环保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津市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我们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发挥好执法检查监督利剑作用,进一步推动水污染防治法深入贯彻实施,才能确保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见到实效,才能做到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来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环资委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