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在隆回县六都寨镇双荆村的农家院落,处处都能见着隆回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派驻扶贫队长龙惠云的身影。4月3日,我们在双荆村采访老百姓时,他们如是说:龙队长驻村以来,一直忙碌在村里村外、田间地头……
位于六都寨镇西北角高寒山区的双荆村,由荆田村和荆溪村合并而成,辖21个村民小组共计22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户364人。自2018年初以来,龙惠云从驻村的那天起,一心扑在扶贫路上。
两年多来,村民感受到的是龙队长为了帮扶他们脱贫致富……操碎了心,然而不知道的是喊了两年多的“龙队长”,竟然是一名乳腺癌患者。
不惧死神,请缨驻村扶贫第一线
2018年,正是隆回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正在挑选精兵强将去驻村扶贫,龙惠云毫不迟疑地提交了去驻村扶贫申请。当时,领导们考虑龙惠云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刚接受完8个月的治疗,正在身体康复期间,于是婉拒了她的请求。然而,执着的龙惠云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她一一地找领导们“说情”。“我非感谢组织和领导们的关心!尽管我正处于癌症治疗康复期,但我同时也是一名党员、一名人大代表,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中,理应在扶贫第一线。请领导们放心,一个连死神不惧的人,一定能肩负得起脱贫攻坚的重任。”
领导们拗不过执着的龙惠云,只好同意她去村里试一段时间。
龙惠云一来到村里,便忘了自己还是一名正在康复的癌症患者,每天摸爬滚打在扶贫第一线。与她一道驻村的同事感慨地说:扶贫工作繁琐,21个村民小组的院落分散在9平方公里、5个不同方向、8个山坳的30多个山旮旯里,那一栋栋村民住房好像是挂在半山腰上的一个个陡坡上。出门是坡道,进门还是坡道,想在村子找一块能摆正水桶的自然平地比都难。我一个正常人忙完一天,感觉到骨子都散架了。何况她是一名身体还在康复中的人。每当我看到她那样忘我地忙碌于繁枝细节的工作中,心一直是为她悬着的呢。
驻村以来,龙惠云告别了高跟鞋,搁置了美丽的连衣裙,运动鞋加T恤成了标配,和工作队员一起用双脚丈量了双荆村的每一寸土地,走遍了这个地方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
散住在一个个山旮旯里的104户贫困户,哪一户住哪个山坡,哪一户家里有多少人,哪一户为何贫困的根源……龙惠云都能如数家珍。“黄梨冲”“铁烙冲”“白石冲”“清水塘”……这一串串小地名,龙惠云张口就来,宛如是一名双荆村土长土长的女儿。
不畏艰难,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
熟悉双荆村的人,记忆里都有着挥不去印象:喝水难、行路难。
当我们一行去双荆村采访时,那天,龙惠云正好一路同行。为了了解双荆村的概况,在路上,我们聊开了。她聊起第一次去双荆村的感受。那天,她带着领导们的嘱咐,一个人驾车前往双荆村。3.5米宽的通村公路全是陡坡和弯道,一条长6公里多一点的公路却有25道弯小于90度的急转弯道。当她花了半个多小时如同斗折蛇行地爬完这一段“羊肠小道”时,一身冷汗。
无论多难?她暗暗地坚定决心,一定啃下这一块“硬骨头”,彻底改写老百姓行路难的历史。
双荆村村秘书欧阳大姐说:“如果没有龙队长带领的扶贫工作队,过去的那条‘羊肠小道’哪能成为今天的大道?”
其实早在多年前,双荆村的村支两委一直想把这条老百姓赖以生计的“羊肠小道”扩改好,然而,缺乏资金等一个个困难,让它成了一块啃不烂的“硬骨头”。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龙惠云找来施工设计图,看了图纸后,琢磨着能否采取与地形地貌相结合,顺势而行,便可减少弯道因改直增加的土石方。假如这样改变设计方案,能否减少造价?理清了思路的她立即前往县道路运输局,找原设计专家谈自己想法。后来专家在她的提议下修改设计方案,比原方案节省70余万元。方案定了,白天,龙惠云跑县直部门争取支持、筹措资金;晚上,召开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让老百姓接受修改方案。尽管她多方努力奔走,仍有缺口40余万元。正好占地需补偿村民的也是40万元,意味着村民的占地补偿款没有着落。在村组干部会上,她提议采取延缓支付村民占地补偿款时,遭到了村民们的强烈反对。龙惠云没有退缩,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说服工作。后来大家看到她是真心为了双荆村的发展,都服了。那些被占了地的村民都主动签订了延缓支付协议。
仅用4个月,双荆村便完成了道路改造工程。如今,村民们出门再也无需“斗折蛇行”了。
当公路窄改宽工程全面启动后,龙惠云又马不停蹄地着手筹划饮水工程。这时,有好心的村民劝说:龙队长千万莫去触这一马蜂窝,修自来水的难度和矛盾是你无法想象的呢。后来,龙惠云在走访时找到了原因。多年前,部分老百姓自筹资金30多万元修建过自来水工程,由于选址、设计不合理,工程完成了,老百姓却没能饮上一滴水。一提及自来水,村民就怨声载道。
龙惠云去县水利局请专家实地指导。反复思考后,有了一个成熟的方案。尔后,她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讨论饮水工程方案。龙惠云耐心地分析:老百姓分散住在5个不同的方向,地形复杂,供水过于集中,施工难度大且工程造价高。如果依据村民住居的区域布局,有许多优势。即水源易找、施工方便且节省资金,又便于管理。
她的提议,老百姓普遍认可。于是,一个按5个区域修建区块集中供水工程方案敲定。
龙惠云想了一个好点子,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每一个饮水工程,由村民选出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把饮水工程的施工、监理、矛盾调处和资金使用全交给管理委员会,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负责指导,老百姓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一块阻力大、矛盾突出的“硬骨头”,她就这样润物无声地啃了下来。5处自来水供水工程不仅如期完成了,而且还节省资金20余万元。
不负众望,对症施策摘除“穷帽子”
路通了、家家户户水龙头的水流了、路灯亮了……然而牵挂着老百姓冷暖的龙惠云的心一刻也没舒缓过。
在双荆村,老百姓互相攀比争做贫困户的现象很普遍。问题出在哪?龙惠云在走访时发现,老百姓对党的扶贫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上也有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她与扶贫工作队的同事、村支两委的干部讨论、研究,在全村召开恳谈会,即以组为单位,户户派代表。在恳谈会上,全面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讲明白贫困户的界定原则标准。凡是老百姓的疑问,一一解释明了。21场恳谈会后,老百姓明白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后感触地说:我们愧对党和政府的关心。之前30余名吵着、闹着要做贫困户村民个个表态说:龙队长,对不起了,添乱了。
老百姓的气顺了,然而那安于现状的观念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满足于过着安逸的日子。双荆村山多地少,且一座座山头又那么陡峭。龙惠云驻村也曾请农林畜牧专家实地指导,能否发展种养业?专家们个个摇头,不适宜。老百姓农闲时宁愿在家无所事事,而不愿走出村子找事做。老百姓习惯于种田吃饭,养猪过年,哪能增加收入?于是,龙惠云决心一定把老百姓从传统观念禁锢中解放出来。她走家串户,与大家交心谈心。一直生活在山里的老百姓的担心是: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出门找工作又没门路,不如呆在家里好,至少不需浪费车旅费。原因找着了,她的心中也有谱了。她立即跑县人社局、找技能培训机构,或请老师在村里培训村民,或组织村民上技术学习培训。当村民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后,她经常跑县高新开发区的企业,把村民们送到一个个企业里务工。那些文化程度低的壮劳力,她与一些建筑企业联系,让这一部分劳力在建筑工地上谋取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村民谭某是一个没读过书的老实人,40岁了仍然单身,她与小沙江龙瑶幽谷的老板联系,让谭某去那做了一名除草工,每月工资4500元。如今,全村已有200多名富余劳力走村子,或在企业、或在工地上务工,劳务输出已成为双荆村的朝阳产业。每年村民们争回的收入逾1000万元。
针对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突出现象,龙惠云深谙扶贫不如扶志的道理。她以评比致富能手为载体,引导贫困村民群众牢固树立“我勤劳我就能脱贫致富”的理念。两年来,全村表彰了21户“我勤劳我致富”的贫困户致富典型,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激发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奋力直追。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某,50多岁了仍过着饱一顿、饥一餐的生活,成了全村“懒汉”的代表。驻村以来,龙惠云只要有时间,便带领扶贫工作队员去找他谈心,特别是“我勤劳我致富”评比活动的开展,对胡某触动很大。他慢慢地改变了好吃懒做的习气。农时承包村民的水田,种植水稻,闲时去城里搞搬运。去年,他的收入达到3万元。当我们找到正在犁田的胡某时,他激动地说:如果不是龙队长像大姐一样关心、鼓励我,哪有我的今天?我与别人一样也有着一双手。我没有文化,但有的是力气。春节后,在洞口搞搬运都挣了1万多元呢。
去年,在扶贫工作各项考核中,双荆村都是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村老百姓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不足3000元突破了8000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双荆村也彻底摘除了戴了一辈又一辈的“穷帽子”。
来源:隆回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罗佳成 胡权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