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从近年来鼎城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典型案件评析、“两官”履职评议、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督等特色监督工作的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要想监督出实效,监督者必须本领高强,只有通过精准切入、精准发力、精准剖析、精准建言,才能确保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大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要求、新问题。提高人大监督的时代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刻不容缓。众所周知,法律赋予县级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中最能体现人大作为也是人大最能作为的就是监督权。而监督权的行使主要是通过执法检查、审议评议、调查研究等对“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也就是说人大工作者说的话能不能到“点”、意见建议能不能“行”,关键还是要看人是不是“专”。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已接近尾声,法官、检察官逐步走上“精英化”道路,每一件“司法产品”都由已入额的“精英”法官、检察官“亲临一线生产”,如何对这些“精英”法官、检察官的司法行为进行监督,是摆在人大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去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把人大财政监督提升到了要“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的高度;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各级监察委成立并与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虽然《监察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但如何对同级监察委开展有效监督,无疑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完成这些重大历史使命,监督者必须比被监督者要“稍胜一筹”,否则监督只能是“隔靴搔痒”、“雾里看花”。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专家毕竟是少数,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这是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自身给力,不断培养专业能力。从制度化入手,将学习培训固化于制、内化于心,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效果。从常态化着力,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工作之前,由相关业务骨干对参加人员进行专题培训,通过以点带面,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效果。向多元化拓展,采取事前学法、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旁听案件庭审、兄弟单位交流互动、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达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效果。
借助外力,广泛吸纳外部力量。在监督工作领域积极引入独立的、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专业机构,对监督议题或具体专项工作开展调查评估,充分借助外部专业力量参与监督工作,提升监督的专业性。该做法不论是从当前工作需要,还是从长远工作趋势来看,都十分可行。因为,随着人大的监督任务的日益繁重和专业化要求的逐步提升,借助外力将不可或缺。另外,还可以充分依托专家库,来弥补人大监督专业性的“短板”,不仅能克服人大人员编制少的弊端,也能扩充人大的“智力”资源,是提高人大监督工作专业性的有力补充。
凝聚合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主要是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将若干专业相近且有专业特长的人大代表科学分类,集中起来履行职责。笔者认为,代表专业小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表专业小组的代表都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能为人大常委会依法审议专项议题、作出决议决定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二是代表专业小组能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更有效地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通过专业的方式反映出来,所提意见建议往往为政府办理议案建议提供可行性参考。鼎城区人大在换届时成立了法制、财政经济委员会,在选配兼职委员时,注重从有法律和财政经济专业的人大代表中产生,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
使命重在担当,担当需要本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提高新时代人大监督的专业性,现实可行,更势在必行,唯有边实践、边探索、边创新,方能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来源:鼎城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周跃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