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节目,假日有演出;游客上门来,吃住两不误。”这首打油诗描述的是靖州寨牙乡岩脚村村民的生活新常态。近年来,岩脚侗寨借助“民俗文化”“民宿餐饮”两块招牌,让村民争当“演员”“服务员”“炊事员”。特别是在民俗文化层面,村支两委充分挖掘“丝路女儿国”主题文化,就地取材村里的文化“剧本”,与广大群众联袂上演脱贫“大戏”,“导演村长”正是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该村委会主任杨晓琴。
“村长”做“导演”
杨晓琴是地道的当地村民,90年出身的她受过高等教育,学过艺术、做过动漫、当过老师,骨子里对艺术文化有着天生的热爱。因脱贫攻坚战和村集体事业发展的需要,2017年5月,在全村村民的举荐下,她担任岩脚村村委会主任一职。
“本想去外面发展,但看到党的好政策和家乡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就留下来了。”杨晓琴告诉记者,自己的选择既是一种自我要求,也是一种自我挑战。“90后”“小姑娘”这样的“标签”当初给了她不小的压力,但她坚持了下来。凭着自己的所学所悟,她拟定村集体事业发展规划,撸起袖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任职以来,杨晓琴从村里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民俗文化入手,向民俗文化要产能、要收益,带领全村百姓发展文化演出事业,“导”出了一部又一部的脱贫好戏。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岩脚侗寨先后成立女儿国民俗文化表演公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及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社,通过演出公司和旅游合作社为群众演出服务搭建稳定可靠的表演舞台。依托文艺表演,全村48名群众,其中贫困户18户参与了进来,通过文艺表演、拦门酒、侗琵琶、篝火晚会等演出服务,女儿国民俗文化表演公司年收入达70余万元,参演的贫困户年增收8000元以上。
民俗变“剧本”
弹琵琶、吹芦笙、跳哆耶……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岩脚侗寨就热闹不已。要是赶上姑娘节、六月六、立冬节、闹春牛、舞龙灯等民俗活动,侗寨里宾客如潮、人山人海,这里的文艺汇演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民俗文化爱好者。岩脚侗寨因其古驿道为明朝时“南方丝绸之路”重要分支——湘黔古道和湘桂古道连接线,以及古时候当地女性地位很高,被外界冠以“女儿国”称号。经世代传承,民俗文化已成了当地的瑰宝,也是群众文艺演出的精神源泉。
在村集体拟定的发展框架下,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对外展示是岩脚侗寨演出服务的主要方向,尤以南方丝绸之路的商道文化和古代“女儿国”的母系文化为核心内容。其中,靖州县委县政府与怀化学院联手打造了原生态情景剧《丝路女儿国》;女儿国民俗文化表演公司与湖南经视合作了大型原生态旅游节目《丝路女儿国》……
如今,岩脚侗寨不仅拥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四批全国传统村落、怀化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现正与通道、绥宁侗寨联合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在现有的基础上,这些来之不易的民俗财富将为当地的民俗文化演出提供源源不断的“剧本”。
群众当“演员”
“农活儿再忙,也要抽时间练侗琵琶,这是祖先的恩赐,不能丢也丢不得。”今年50岁的吴妹凡是村里的侗琵琶传承人,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待侗琵琶,她就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弹琵琶不仅是她的生活日常,更成为了她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因为这片土地是侗琵琶的发源和传承地。早在岩脚侗寨兴起文艺演出事业之前,她就在坚持自己的信仰。村里有了演出公司后,吴妹凡第一时间加入了进来。如今,她不仅增收实现了脱贫,还开办了侗琵琶传习所,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这门民间技艺。
“靠演出的劳务费,我一年就有3600余元收入。”村民吴祥爱介绍说,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她还在家做起了农家乐,加上演出费,一年纯收入近3万年,直接实现了脱贫;“增加了收入,还锻炼了身体。”60岁的村民龙怀斌笑着告诉记者,自己本来已是颐养天年之际,但孙子治病需要开支,进过一番培训,也进了演出队。如今的龙怀斌心态更年轻了,精神也更饱满了。
有了演出事业,群众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对生活的热爱更浓了。就在今年9月22日举行的湖南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节暨舞动中国排舞广场舞联赛上,岩脚侗寨表演队就舞出了风采。一场“侗式”演出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一举摘得了“最佳表演奖”。
民俗表演育芬芳,“女儿国”里致富忙。民间艺术有了舞台,群众腰包鼓了起来。有了文化品牌的带动,旅游经济等其他村集体经济才有了发展“引擎”。岩脚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不到3000元跃升至2018年的8000多元,成为了全乡乃至全县增长最快的村落之一,2016年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脱贫有标线,致富无终点。立足于新起点,岩脚村人的新时代演出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怀化市人大
作者:赵顺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