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衡阳>工作动态>正文

雁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雁峰区人大 作者:陈海清 编辑:redcloud 2018-08-06 10:46:1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雁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雁峰区人大常委会实体经济调研课题组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双重约束的影响,我区实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诸多困难,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市委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稳”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但要全面走出困境,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需要攻坚克难,下苦功、出实招。

  一、我区实体经济运行的现实状况

  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要准确把握我区实体经济的现实状况,首先就必须全面了解相关行业的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骨干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并导致工业税收大幅下滑。今年一到四月份我区工业企业增加值为12.7亿元,同比增幅为6.8%,实现增值税收1.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尤其是部分骨干企业税收滑坡严重,其中,衡阳特变较去年同期减少税收3409万元,下降65.7 %;南岳电控较去年同期减少税收2636万元,下降82%。二是规模企业萎缩严重。由于发展空间受限,一些企业在区外新建厂房或陆续搬迁入园,一些则因经营不善、市场萎缩以及统计标准调整等原因,停报产值或退出规上企业统计范畴。截至目前,我区规模工业企业已从2013年的111家萎缩至57家,减幅高达48.6 %。三是新招企业难以落地。去年以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区先后与美的、科大讯飞等知名上市公司接触,拟在我区设立生产基地,而且已经草签了合作协议,却因辖区内无地可用,而不得不把这些协议束之高阁,导致全区工业经济面临严峻发展形势。

  (二)农业经济全面萎缩。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面积大幅缩水。目前我区虽然还牢牢坚守着1.6万亩耕地面积的红线,但事实上辖区内的可耕地面积已经大幅缩水,岳东、红旗、隆桥等村组目前基本上已经无地可耕,五星、高兴等村组的人均耕地面积也下降到了0.2亩以下。二是传统经营领域正在逐渐丧失。正因为可耕地面积大幅缩水,土地上面的产出自然也在逐年下降。过去我区曾是衡阳市的主要菜篮子基地之一,其他如水果、油菜、玉米和鱼类产量也颇丰,如今有很多村民都需要去市场买菜吃。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待加强。我区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分别为康洁米业和希朵曼,另有市级龙头10家,并不算少,而事实上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却几近于无。

  (三)旅游行业亟待突围。主要表现在:一是空有资源却没有转变为现实效益。“衡阳八景”雁峰有其四,占据了半壁江山,此外还有衡阳抗战城、南湖公园、南郊公园等人文景观,但每年产生的效益不要说和南岳相比,甚至连后起之秀的珠晖金甲岭、蒸湘雨母山都赶不上。二是产业发展小散乱弱。目前全区已开业的星级酒店共四家,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5家,此外还有小旅馆二百余家,床位数多达6759位,却散布在全区各个角落,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效应,今年前四个月的营业收入甚至连一千万元都不到。三是商旅对接能力非常薄弱。目前全区的旅游购物方面既没有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其他大件商品选购余地也不足、价格还偏高,商旅对接能力弱,旅游对商贸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商贸产业压力日增。主要表现在:一是实体店日益难以为继。我区现有九家大型综合商场(含超市),其中只有大洋百货和香江王一集团的两家连锁店生意尚可,而蒸阳路上的人人乐百货已关门歇业半年多时间,其他几家也多半在苦苦挣扎。二是传统商业街区的优势正在日渐流失。中山南路名店街曾经是市民群众的购物首选,如今除了几家黄金首饰店每日里噪音扰民,大多数商店都门可罗雀。三是新的商业网点布局跟不上城市扩张步伐。辖区内的五星片、白沙片已经逐渐成为我区居民密集之地,但是商业网点却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特别是五星片区,碧桂园、金钟大悦城、南湖一号、新桂城等多个品质楼盘坐落其间,居然到现在还没有一家大的商超进驻,居民购物极为不便。

  (五)建筑行业涨势趋缓。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行业总产值全面回落。目前全区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共18家,今年一到四月份仅完成总产值8756万元,增幅仅为2.7 %。二是在建、续建工程施工面积大幅萎缩,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个百分点。三是建筑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滑。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出现了负增长,很多业界精英纷纷转行或者跳槽,充分说明了目前该行业景气度正在降低。

  二、我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我区一、二、三产业占比分为1.6%、33.7%、64.7%,实体经济运行整体还算稳定,但是后续发展却步履艰难。我们认为,雁峰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要素制约矛盾突出,发展瓶颈日益凸显。一是土地制约,用地困难。由于之前区里对规划不够重视,没有对区内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明确的规划,也不注意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导致我区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基本上已经被控规,工业用地指标紧缩甚至几近于无,使部分初创企业望而却步,甚至有些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的制造业在招商引资中也被挡在了门外。二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回笼缓慢,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周转困难的问题。今年以来,已有多家规上企业关停或注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些企业无抵押物可担保,机器设备抵押率过低,银行利息太高、成本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三是人才紧缺,用工困难。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生产旺季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难以招到熟练工、技术工,多数规模企业也很难招到高级管理人员。据新投入开业的几家星级酒店反映,目前招聘宾馆服务人员很难,几个原在宾馆工作、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中层人员总是被相互挖来挖去。用工紧张、人才紧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二)融合发展认识不足,环境氛围仍不乐观。一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认识不到位。实践证明,“三地四区”战略是雁峰实体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子。但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融合发展的认识不够充分,思想不够统一,割裂一二三产业发展之间互为依托的关系,没有按融合发展的思路去指导经济工作,缺乏抓先进制造业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住不放的思路和决心。二是在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存在着偏差。保护好生态资源是雁峰的责任,发展经济也是雁峰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单位和同志存在着把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相对立,谈生态就轻工业、谈保护就弃工业的现象,思想上、行动上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生态工业。三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氛围不够浓厚。表现在会上强调的多,下企业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少;对企业问题麻木不仁的多,潜心站在企业立场思考并帮助解决困难的少;关注政府投资的多,关注社会投资的少;要求出台政策的多,上门关心服务的少。由此带来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氛围淡化、信心不足。

  (三)转型升级步履缓慢,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一是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少;三是规模企业少且经营管理模式滞后,普遍缺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的推动。据统计,我区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国内平均水平。特别是全区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仅为10.2户,低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品;其中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我区只有规模以上企业57家。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我区传统的输变电、生物制药、运输机械、汽车零配件等行业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瓶颈阶段,产能增长空间很有限。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使得工业企业的获利空间进一步缩减,少数企业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情况,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整体突围迫在眉睫。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明显衰退,全球贸易陷入低迷,外部需求总体偏弱。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呈现加速向实体经济回归的新趋势,一些新兴经济体则加紧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展开国际竞争,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逆势增长,使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内市场需求约束明显强化,内需疲软已成为制约我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如何根据市场需要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思路,实现整体突围,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我区实体经济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实体经济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基础,同时也是民生就业的基础,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要改善目前我区实体经济疲软的不利局面,就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认真解决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所谓从大处着眼,就是要跳出雁峰看雁峰,站在全市、乃至整个湘南地区的角度,认真审视雁峰振兴实体经济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进行谋篇布局。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到紧跟大趋势、紧盯大市场、紧贴大企业。

  ——紧跟大趋势。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那么对于我们雁峰区来说,这个所谓的天下大势是什么呢?且不说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德国的工业4.0以及我国的制造业2025,毕竟那些离我们太远。我们认为,摆在全体雁峰人民眼前的大势就是,雁峰区已经在事实上被包围了,正在由过去的衡阳市中心城区之一,逐渐演变成为衡阳市唯一的城市核心区,也就是英文所说的UPTOWN,直译过来就是所谓的上城区。

  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我们之前在国土和规划雁峰分局调研走访过程中,这两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反复提到正在编制的《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其中又着重提到了白沙园区和衡山科学城的西进南移。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园区必将会在我区西南部文昌、山林一带接壤,从而与北面的石鼓区、西面的蒸湘区一道,实现对雁峰区的整体包围。

  从过去的中心区,到未来的核心区,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一字之差,更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将会给我们未来的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在产业导向、管理体制和人文塑造上,做出重大的方向性调整,以切实担负起核心区的职责。

  ——紧盯大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于我们雁峰区这样的未来城市核心区而言,如何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应该成为我们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唯一出发点和终极追求。我们认为,年初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地四区”发展战略,对雁峰未来发展的定位是准确的,但是这个战略还有很多需要细化的地方,比如“三地”的定位如何变成现实,“四区”该如何打造,都还有大量具体的工作要做。为此我们建议,区委区政府要组建专门班子,拿出必要的经费,并且外聘必要的专家学者,从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对雁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新一轮规划,用这个新的规划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变不利为有利,变劣势为优势,形成大市场。

  ——紧贴大企业。目前我区的税收构成中,十大骨干工业企业和大洋百货、广北百货这两家骨干商业企业,就占据了我区税收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可以说是大企业兴则雁峰兴,大企业衰则雁峰衰,所以这就是我们雁峰的阿喀琉斯之踵。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未来没有新的大企业进驻,现有的这些骨干企业将会持续影响到雁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也会影响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花再多的精力和再多的时间在这些大企业上,都是应该的。为此我们建议,在全区抽调精兵强将,为每一家骨干企业组建一套专门班子,进行贴身服务,并把这些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相应专班组成人员的年度考核、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企业好则大家受奖,企业滑坡则大家受罚,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贴身更贴心的服务。

  --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要在细节上做文章,把工作落在实处。细节决定成败。历史上因为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松动,最后造成输掉一场战争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古人才告诫我们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具体来说,就是在产业规划和环境营造这两个方面都要紧抠细节。

  ——紧抠产业规划的细节。要发展实体经济,就离不开土地问题。和县里不同的是,在土地开发问题上城区没有任何自主权,搞任何项目都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相当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不紧抠细节是绝对不行的。据了解,未来五年我区范围内可供开发的土地只有四片,分别是白沙新城片,约3000亩;湘江西岸风光带自来水公司地段,约2000亩;南湖公园片区,约3000亩;植物园片区,约1200亩。仅仅这四片加起来不到一万亩的土地,几乎可以说是关系到我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精确到每一平方米的土地用来做什么,我们不能不细细考量。为此我们建议,我区应该借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气候,做好辖区内的产业规划定位,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大方向上,白沙新城片这3000亩土地,地块临江,位于湘江的大拐弯处,地势平整,拆迁面积较少,沿江自然生态优美,优势得天独厚,我们建议应将它作为我区的未来核心区打造,并作为未来崛起点看待。空间定位和布局上可参照上海陆家嘴,以高档商业区为主体,做好整体规划,并借助于湘江西岸风光带先搞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然后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整体打造,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价值;植物园片区可以开发为高端商贸集聚区;南湖公园片区和自来水公司片区,则应该依托现有的资源,打造休闲度假区。在这四个地方的任何开发项目,都必须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区里应该尽快拿出这四幅土地未来开发的整体构思,并积极向市里争取支持,如此才能物尽其用,使其成为未来城市核心区的产业依托。

  此外,在工业和旅游业发展问题上,我们建议,不但要尽快拿出我区的旅游行业发展计划,争取进入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笼子,避免建了拆、拆了建,造成浪费。同时还要积极向市里争取政策支持,在未来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为每一家大企业尽量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然后依托大企业建立深加工园区。这方面市委、市政府其实是留了口子的,只要大企业发展需要,用地问题都容易解决。所以我们应该和大企业加深沟通交流,主动根据这些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并引导其进入大企业自己建立的深加工园区,共同发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绕过城区产业发展“退二进三”的制度障碍,不但能满足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可以顺势做大我区税收的蛋糕。

  ——紧抠环境营造的细节。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区委、区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硬措施,也出台了不少好政策,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正在积极向好的方向转化。但是毋庸置疑,在一些不太受人关注的角落里,或者是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细节问题上,我们做的还很少,还很不够。为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下实手、下硬手解决影响办事效率和发展环境的作风问题,确保服务方式进一步改进,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行政成本进一步降低,努力打造“环境更佳、服务更优、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四更四低”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其中关键是要把信贷、贴息、技改、税收、土地、用电用水、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各项优惠政策和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真正发挥财政奖励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职能归并,努力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许可向中心集中;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进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同时还要努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三级联动”。进一步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作用,实现审批服务“一体化”。探索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张总表申报、一个网络审批、统一出具审批意见”方式,实现相关部门协同审批、证照一次性发放,建立便捷、高效、合理、规范的行政审批新方式。

来源:雁峰区人大

作者:陈海清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