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市县人大>郴州>工作动态>正文

关于桂阳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思考

来源:桂阳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罗晓文 编辑:redcloud 2018-04-25 15:23:21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短,要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而产业兴旺只有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为此,本人根据桂阳县的实际情况,交流几点思考。

  一、桂阳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

  (一)坚持以农为本,打造特色。一是立足优势做强传统产业。近年来,桂阳切实做大做强烤烟、粮食、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实施了“金叶品牌”战略,是全国“南岭丘陵生态区——焦甜醇甜香型”烟叶典型产区。稳步发展粮食生产, 2017年完成粮食生产面积102.7万亩,总产量41.9万吨。二是围绕特色做大新兴产业。在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中药材、油茶、果蔬等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余亩,中药材年总产值10亿元,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县油茶种植面积40万亩,从事油茶开发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达50余家;水果种植面积13.8万亩,总产量16.6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1.2万亩,总产量46.2万吨。

  (二)聚焦产业融合,拉长链条。一是建园区聚产业。目前,园区共进驻加工企业25家,涵盖粮油、饮料、茶叶、制酒、中药材、辣味休闲食品等产业。去年,入园企业完成加工总产值65.2亿元,联结和带动生产基地46.5万亩。二是发展休闲旅游。一方面,对全县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布局,使各个农庄串点成线,连线成景,彰显特色,功能互补,集中打造了西水河、舂陵江、省干道等休闲旅游集聚区。2017年,全县休闲农庄及农家乐发展到180余家,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5.2亿元。

  (三)突出联动配合,强化保障。一是夯实政策高位推动。在产业项目报建收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全程代理服务、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可按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执行,休闲农业项目可按规划总面积的7%以内取得建设用地。项目工程报建费实行包干,有偿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二是抓实项目强力推动。去年引进了枫山农场、康得美、西河谷、香桔湾、神农峰等农业产业项目30多个,全年共实施农业产业项目130多个,完成投资15.6亿元。三是培育主体全域推动。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发展种养大户6000余户、家庭农场585家、专业合作社680家、农业龙头企业134家。

  二、桂阳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产业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农户分散经营占多数,小、散、多、乱问题突出,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不明显。二产业中,除了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之外,多数是小作坊式初加工,农产品损失与资源浪费大,产品品质无保障。三产业中,除了休闲农业有一定的规模外,农业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挥的作用有限。虽然在农村建立了不少经营网点,但多数是商品下乡,农产品上行起色不大。同时,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经常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缺乏联合与合作。

  (二)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滞后。受丘陵山区地带的地势及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等因素影响,可供集中连片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区域有限,设施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场地狭小、厂房简陋、设施简单、设备落后,自动化生产程度低,环境卫生差,产出效率低。休闲农业布点的随意性大,没有统一规划或不按规划实施,功能设施不齐全,尤其是停车、绿化、公厕、公共通道、消防设施不完善。

  (三)农业科技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投入不足,难以跟上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求。比较典型的是全县农业系统多年没有新进人员,科技服务人员基本上是原来的老同志,导致了综合素质不高、知识老化、技术能力低。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制约,农民缺乏标准化生产的热情,经营主体参与“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不高,对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的监管难度大,与生态型、健康型、高效型的农业生产标准有较大差距。

  (四)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牵涉的范围广,涉及的部门多,受各乡镇重视程度不同、各部门支持力度不同,差别非常明显。加之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规划指导、政策框架,导致很多的部门都能够管,但又难以管好管到位,或是互相推诿,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桂阳农村产业融合的建议

  本人认为要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实现桂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效,实现产业兴旺,主要应依托农业,立足农村、惠及农民,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创新。按照“优农、强工、扩服”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新产业融合方式。一是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积极培育适度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特色小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良种供应、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四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农业体验、采摘垂钓、游乐餐饮、生态观光休闲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完善服务设施、开发特色产品,引导休闲农业向多业态、高品质转型。五是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大田种植、生态种养等领域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索众筹的方式,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六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围绕资源集中、技术集成、产业集聚、人才集合、产业链发展,扶持发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加快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

  (二)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一是强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群体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培育一批入社农户多、带动面广、服务功能强的农民合作社,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支持合作社与超市、社区对接。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其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带动农户和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三是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通过合作、订单、托管等方式,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产品销售等全程社会化服务。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土地托管、电子商务、仓储冷链物流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新业态。四是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校建立产业联盟。五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利用荒地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

  (三)健全产业融合机制。一是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农场、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直接受益、均衡受益。二是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开展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保障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三是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四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合同履约监督,抓好纠纷调解仲裁,依法打击涉农欺诈违法行为。

  (四)改善产业融合服务。一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推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进村、入户、上手”。引导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参与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放共享。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将网点和业务向基层延伸,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各种微型金融。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三是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育力度,培育一批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经营管理型和产业领军型人才。四是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具备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

  (五)强化产业融合措施。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二是开展试点示范。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发展规划,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探索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落实主体责任。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四是强化部门协作。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来源:桂阳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罗晓文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