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水江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学龄儿童迅速增长,有限的城区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龄儿童对学位的需求。为解决学龄儿童入学难的矛盾,部分学校只能以扩大班额来解决孩子们的入学问题。“大班额”问题成了城区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冷水江市城区大班额问题引起了历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关注。2013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就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化解了全市90人以上的“特大班额”。2014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关于严格控制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最大班额的建议》,市人民政府收到建议后迅速开展调研。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制订城区中小学校布点专项规划”的建议,市人民政府立即组织教育、规划等部门认真办理人大建议,着手编制《布点规划》。2017年9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区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的报告》。
城区“大班额”问题的化解是一个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经过两届人大常委会,长达6六年之久的关注。市人民政府对城区“大班额”问题的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路--规范城区学校布局,切实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市人民政府对全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现状进行长期充分调研,并委托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冷水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点专项规划(2016—2030)》。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出台的《中心城区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结合了冷水江市客观实际,考虑了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合理进行学校布局,理性设定班额及生均面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为破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着眼长远谋布局。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规划,紧密结合冷水江市实际和政府承载能力,结合全市教育长远发展需要,出台了中心城区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坚持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推进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同时,结合专项规划,制定了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分近期(到2020年)、远期(2020-2030年)两阶段推进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以更好地满足城区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
加大投入攻重点。市政府根据财力状况,量力而行,分步推进规划落实,集中财力保重点建设,新建群丰学校、湾田学校扎实推进,群丰学校已完成约60%的土石方工程,湾田学校土石方施工队正式进场,预计2019年可投入使用。新教育中心已通过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完成了选址和可研等前期工作。红日实验小学新建综合楼已投入使用,市二中、红日实验小学两所学校扩建用地均已基本达成协议。
严格控制保均衡。市政府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了相关监测制度,严格问责机制。市教育部门严把招生关口,城区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必须年满6周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划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学籍管理,有效地减少了盲目择校、择班等现象。严格控制城区学校班额,禁止超计划招生,严禁开设重点班、实验班,由电脑随机编班。积极探索实施城镇学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制度,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帮扶、送课下乡、送资料下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支教”等方式扶持农村教育,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备学校学科教师,坚持“优先补充,优先培训”,重点向农村及薄弱学校倾斜,新补充教师80%以上用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段新补充教师100%用于农村中小学,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已交流城乡教师48人,交流校长8人,乡镇办中心学校内部交流校长教师52人。
多措并举解难题。市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化解城区大班额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快城区部分新改扩调等学校建设进度,全市所有学校均完成了合格学校建设,下一步将开展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通过内部挖潜,利用现有闲置教室增加学位,2017年投入资金400万元改造了市六中教学楼,开办市二中新城分校,新增学位1000个。下阶段,明礼学校、红日小学将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利用电大、教师进修学校闲置教室开设班级。三是创新学校管理模式,通过强校带弱校模式,在市二中、红日实验小学和博雅学校、立新学校之间试点推行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区学校校际间的办学水平差距。
冷水江市人民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素质,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压力。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龄儿童到城区就学,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生育高潮,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城区“大班额”问题,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督促市人民政府进一步规范城区学校布局,破解城区“大班额”难题。
来源: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曾永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