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正文

关于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提升我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

来源: 作者:蒋秋桃 编辑:redcloud 2018-01-26 10:56:3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发展远程医疗的政策密集出台,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湖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都将发展“互联网+医疗”作为重要技术抓手,大力推进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的红利,享受均等化健康服务。

  远程医疗已成为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实现“精准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解决我省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科学路径,是助推“健康湖南”建设,提升全省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有力保障。

  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力量积极涌入,配合政府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国(包括我省)均探索和实践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成熟的基于第三方平台建设模式、运营模式与服务机制,提高了医疗资源的运转效率,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释放,专家价值得到更好体现,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借助远程医疗平台服务,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我省全面推进远程医疗已具备较好的现实基础、平台技术保障与运营服务支撑。

  一、我省当前远程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

  各级政府对于远程医疗非常重视,前期投入不少,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在:远程医疗业务没有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缺少有效的组织保障与运营服务机制;不同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软硬件资源、专家资源、网络资源存在重复建设、低效利用等问题。以我省为例,政府投入资金依托大型医院运营的远程医疗平台,每年开展的远程医疗业务量不到5000人次,相比这些医院上百万的门诊人次,上10万的住院病例而言,对分级诊疗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有:一是远程医疗平台服务重心偏高。现有远程医疗平台主要是国家拨款或医院自筹资金建设,平台覆盖范围不大,重心偏高。参与服务的主体主要是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而大医院医疗业务过度饱和,对远程医疗疲于应付;现有接受远程医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县级综合医院,而县级综合医院能力普遍较强,对远程医疗缺乏刚需,而真正需要远程医疗的县级专科医院和基层乡镇医院却没有被有效覆盖。二是远程医疗平台运营缺乏服务支撑。现有远程医疗中心主要由医院运营。由于远程医疗业务量小,收入不高,也不是医院主要医疗工作,多数医院没有设置远程医疗机构,甚至没有专职远程医疗管理人员,以致远程医疗业务难以常态化开展,上级会诊医院难以与基层医院有效衔接,形成服务规模和服务能力。三是远程医疗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不高。远程医疗业务要想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运营,参与远程医疗的各方积极性需要调动起来。作为远程医疗服务主体的省市级大型医院的医生由于业务繁忙,精神压力大,对远程医疗缺乏积极性;基层医生在远程医疗过程中,需要额外完成许多环节的工作,更愿意让病人直接到大医院就诊。在没有纳入现有医院绩效考核和综合评价体系之前,上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都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四是远程医疗的标准和规范细则建设滞后。国家卫计委对远程医疗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这些对远程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贵州、四川等省率先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了远程医疗业务开展流程、各方职责、物价收费标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我省在远程医疗相关工作的组织、运营、物价、医保支付等方面标准相当滞后。远程医疗业务种类从以前单一咨询性质的远程会诊的基础上,增加了远程疑难病门诊、科室对科室的远程疑难病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放射诊断,远程超声诊断、远程胎心监测、远程监护、远程精神心理指导、远程临床用药指导等。不同类型的远程医疗业务,需要的资源、时间和技术能力可能会有本质不同,但我省远程医疗收费仍然执行的是1999年颁布的标准,即150元/30分钟,每增加10分钟,加收50元。此标准非常笼统且可操作性不强,已违背医疗服务市场经济规律,严重制约了远程医疗业务有效开展。五是远程医疗建设投入不足。我省还没有投入资金建设省级远程医疗平台,远程医疗资源没能得到有效聚集与合理高效释放。省卫计委正在申请资金进行县乡两级远程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但要充分发挥远程医疗的社会效益,需要有一个多级多中心的远程医疗平台和一张覆盖全省以乡村医生为网底的远程医疗综合服务网络。所需的资金不仅是网络和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一次性投入,更重要的是为保障远程医疗业务规模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所需实施、维护、运营服务配套经费。六是远程医疗会诊模式问题。现有远程医疗的主要形式是会诊室对会诊室的远程会诊,存在预约时间长、会诊资料准备繁琐,时效低;基层申请医生和上级会诊专家需要到会诊室才能进行会诊,往返需要时间,也不方便;会诊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门槛高,可及面窄,病人知晓度低。

  二、建议

  1、制定全省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实施细则,设置准入门槛。在省政府领导下,制定我省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施、运维、管理、运营、质控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建设标准和实施细则。设置必要的准入门槛,以保障我省远程医疗平台网络建设和会诊资源的有效供给处于规范、有序、可控状态,确保远程医疗服务质量。

  2、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高效参与。充分利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多级多中心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助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利用第三方提供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实施、维护和运营服务,创新远程会诊的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既可以减轻各级政府财政负担,化解内部体制障碍,又能缩短建设周期,促进医疗服务市场有序竞争,提高远程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建立合理支付体系,实现多方利益共赢。建议由省政府对远程医疗相关的收费标准、医保支付、利益分配等出台相应政策,并纳入会诊医生绩效考核、医疗机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充分调动远程医疗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凸显远程医疗系统性综合效益,让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上级医疗机构、医疗专家、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与运营服务提供商,能够在远程医疗过程中,相互协同和支撑,促进会诊资源与患者的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蒋秋桃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