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正文

关于支持武冈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来源: 作者:唐克俭 编辑:redcloud 2018-01-25 15:20: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国务院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城市。我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3座,湖南仅有长沙、岳阳、凤凰、永州4座。武冈地处湘西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省政府2011年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和要求,武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各项要素基本成熟。

  一、武冈符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条件

  1.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冈县,属长沙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侯,置都梁侯国,历131年。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升为武冈军,属荆州湖南路,辖武冈、绥宁、临冈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武冈军为武冈路总管府,属湖南道,辖武冈、绥宁、新宁县。洪武九年(1376年)改武冈府为武冈州,辖新宁县,属宝庆府。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楩(朱元璋第十八子)从云南迁武冈,世袭14代,历224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即南明永历元年)四月,桂王朱由榔迁武冈,改武冈州为奉天府。清承明制。民国2年(1913年)9月废州改县。1994年撤武冈县设武冈市。历朝历代均为湘西南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文物古迹丰富。武冈文物众多。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其中黄埔军校二分校—中山堂、古城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6处、邵阳市级1处、武冈市级42处,另有各类文物保护点200余处。此外,尚存远古时代的化石、石器时代的工具、历代青铜、陶瓷、玉器等各类馆藏文物1460多件,占邵阳市一半以上,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1件,是邵阳市馆藏文物、珍贵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县(市)。武冈古迹丰富。有香火鼎盛、道家尊其为“神州六九福地”、佛家称其为“楚南胜地”的湘西南道教、佛教中心—云山;有宋朝至民国众多名人摩崖石刻的“法相洞天”—法相岩;有文天祥赞颂“都梁称伟观矣”的文庙大成殿;有“盖天下”的武冈古城墙;有“绝似凌云一枝笔”的凌云塔;有“武陵春色”的武陵井;有陶侃手植的“双银杏”等。

  3.古城格局完整。武冈古王城基本沿袭宋明格局,古城格局保存完整,布局相对集中,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多样的文化交融、延续的家族伦理、传统的自然观念、鲜明的宗教结构,在布局模式上疏密得当、虚实相生。古城区历史文化景点丰富,有资水、穿城河和城墙线三大主要历史古迹片区和比较集中的明清时代古民居建筑群,有古城墙,大、小王城,有标志着手工业悠久历史的以行业命名的许多古街古巷,以及各类寺庙、公馆、庭院、学宫、署衙。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亲临武冈考察,赞誉武冈是汉明两代王侯驻跸的湘西南军防重镇,是依山据水三城环连的丘陵山城代表,是书院会馆庙祠宅园齐备的州城建制典范,是街屋毗邻市井兴旺的商贸聚落杰作,是集雕饰彩绘楹联题刻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粹,是苗侗瑶汉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文化宝库。

  4.古城文化灿烂。武冈王城文化、黄埔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发展。屈原、陶侃、郦道元、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文天祥等众多名家为武冈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抗战时期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斐声三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冈丝弦等民俗文化、武冈卤菜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双牌镇浪石村被誉为“中国古楹联第一村,2007年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定为中国卤菜之都。全市馆藏图书达13万余册,居全省县级图书馆之首,其中古籍珍本13种,294册,善本1.32万余册(卷)。

  二、武冈拥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作用

  1.武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实施《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的重要内容。1986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要把武冈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2007年4月湖南省政府批转的《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明确把武冈定位为湘西地区中心城市。2012年武冈与长沙、岳阳等8个城市一同列入湖南省首批重点建设的特色文化城市;2013年武冈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成功纳入省旅游局251重点工程;2015年武冈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成功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武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武冈古城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对武冈加快建成湘西地区中心城市是有益的补充和助力。

  2.武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引领邵阳西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加快实施全省全域旅游战略的重要支撑。崀山申遗成功,引发湖南旅游品牌效应持续放大。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崀山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武冈置身于“崀山、云山、南山”邵阳西南“三山”旅游小循环的枢纽。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把武冈的历史文化与崀山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好弥补了崀山“山水”旅游资源的不足,也可与凤凰古城一道,以两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古城文化”,形成完整的“湘西南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势必成为张家界——崀山——桂林省际黄金旅游大循环重要支撑。

  3.武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湖南的重要抓手。以武冈为中心的湘西南地区发展严重滞后于全省,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部分属深度贫困地区。由于湘西南地区远离市州以上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拉动,形成了一个城市布局的“大空洞”区域,这个空洞区域就是湘西南区域,致使该地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今天已越来越被边缘化、空心化。武冈地处湘西南中心,随着武冈机场的通航、洞新高速、武靖高速的开通,兴永郴赣铁路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呼北高速新化至武冈段列入省“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范围,邵东-邵阳-武冈城际铁路纳入邵阳市“十三五”规划,武冈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带动引领周边发展的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张城市名片,是对一座城市的最高褒奖,对于城市扩容提质、城市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兴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快将武冈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以城市增长点带动区域开发,刺激和拉动湘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对于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武冈具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基础

  1.高规格组织申报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四大家分管(联系)工作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组,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推进申报工作。

  2、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2010年斥资1200万元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古城区保护与整治规划》,2012年,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分为古城核心保护区、古城新区和资江南岸风光带,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

  3.高质量实施古城保护与开发。成立了武冈市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实施“古城修缮三年行动计划”和“复古新区五年建设行动计划”。按照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实施了西直街、穿城河区域、天宁街、木货街、寿福寺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房屋修缮工程,完成西直街、天宁街、木货街、寿福寺巷沿街房屋立面修缮和穿城河沿岸部分房屋的穿衣戴帽工程。2016年,启动了博物馆项目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工程。

  四、建议

  1、全力支持武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请求省委省政府在政策扶持、规划设计、项目立项、保护指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议省住建厅、省文物局等部门的领导与专家多到武冈考察调研,多提宝贵意见,并成立申报指导工作组,指导武冈编制申报规划,制定申报方案,明确重点,分步实施。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经概算,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需资金50亿元左右,对于武冈这个欠发达城市而言,必须要整合各方面资金,在自力更生、想方设法、多方筹资的基础上,请求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土地利用开发、棚户区改造、文物保护、防洪堤建设、河道治理、城市管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和资金安排上予以支持,以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进程

作者:唐克俭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