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正文

关于保护耕地、规范治理耕地的建议

来源: 作者:孙小武 编辑:redcloud 2018-01-25 17:16:2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20多年来,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逐年加大,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等重要的法律规章和政策,对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我省也通过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基本农田保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制度以及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措施,使我省耕地减少趋势得到有效缓解,但应清醒看到,现阶段我省耕地减少现象依然存在,地方滥占耕地事件至今不绝,前赴后继的"踩红线"现象时有发生,令人痛心。特别是耕地质量下降明显,长期以来,一味强调保护耕地数量(面积)事实上弱化了耕地的质量要求,像耕地重用轻养、粗放经营、追求产量、污水灌溉、过施肥药等,像国家铁路、公路及民生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和地方城市建设项目每天都占用大量耕地,基本上将耕作层埋入地里等,像国土整理项目中耕作层的破坏、剥离与填埋等,像占用耕地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等,大多对土壤耕作层造成严重破坏与浪费,导致很多耕地被严重毁坏、质量下降、难以耕种。耕地耕作层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据相关资料表明,1厘米厚土壤的形成需要200年,目前我省土壤耕作层的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要通过上亿年风化几千年耕作才能形成,然而,大量的耕地耕作层随着各种项目的建设被埋没被破坏,失去了应有的可持续利用功能,浪费掉了,难以再生,非常可惜,而这些耕作层土壤对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却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好耕作层,让耕作层土壤继续发挥作用,实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是当前乃至将来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由于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而项目投资者为了节约建设成本不愿去做。为此,建议从加强立法,依法规范与约束用地行为方面入手。

  一是建议制定“耕地耕作层保护条例”, 通过立法(条例)对适宜耕作土地上的耕作层(深度现场确定)土壤进行保护,对治理的土地要有具体要求,对平整的土地,要规定土壤质量不得下降或达到基本耕作的标准,从而实现耕作层永续利用。要确定“表土复原,占补相抵”原则,当前我省各项工程建设需要开挖大量土石方,工程结束后会留下一些开挖后的成片空地,如果将储存建设用地上的耕作层,运到这些成片空地上,让表土复原形成新的耕地,可以促进建设用地与开发土地相抵,既不影响建设,又减少耕地损失。要规定 “谁占用,谁保护”的原则,由占用耕地单位按经批准的方案负责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的实施工作,所需资金列入建设项目预算,要建立耕地耕作层储备库。将建设项目用地上的耕作层收集起来,建立耕地耕作层储备库进行战略性储存,用于进行复垦。同时对建设单位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要编制被占用耕地耕作层保护利用方案,科学统筹安排剥离、运输、堆存、利用等配套衔接工作,并加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切实确保耕地耕作层有效利用。

  二是建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省与市、市与县、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细化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主体责任,将耕地保护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依法依规,不折不扣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同时,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除民生工程、铁路、公路重点工程等确实无法避开耕地外,其他项目尽量不占和少占耕地,从源头上保护耕地,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此外,坚持“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原则以及大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

  三是建议加强督察执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监督职责,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实行全天候监管,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耕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四是建议大力推进土地质量提升行动,对新平整的土地以及新复垦土地等,以推进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增播有机肥为着力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供肥能力。也可开展“旱改水”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五是建议加强舆论引导,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国策教育和加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法规政策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方面的培训,增强全社会保护耕地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土地、人人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作者:孙小武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