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地方各级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人大的政治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人大的新闻宣传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形势很不相适应,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品位还不够高,难于有一批写作水平好、社会影响大的精品力作推向社会,难于形成人大新闻宣传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因此,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当务之急,必须下大力提升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品位。笔者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粗浅谈谈几点思考和想法。
一要“高”站位,全新认识人大新闻宣传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并不因其强烈的政治性,就一定会受到群众的关注和关心。作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具体工作,人大新闻宣传也必须借助于良好的载体和形式,以较高的品位来影响、触动和教育周围的人群。而这种品位的形成,又首先必须是在思想上提高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目前来讲,需要实现两个个转变。一是从“小宣传”观念到“大宣传”意识的转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到底是为了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因此,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也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实施。有了这种工作定位,人大新闻宣传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开展工作才能做到提纲契领,高屋建瓴,切中时弊。二是从“墙内开花墙内香”到“墙内开花四处香”的转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具有普遍的广泛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全体社会公民均是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对象。但是目前,人大新闻宣传的载体大多局限于人大自办的一些内部刊物,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各级人大机关、人大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内香”、自己写给自己看的尴尬局面。
二要“深”探究,用力挖掘新闻题材
人大新闻宣传题材广泛,内容繁多,但因人大工作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法律性,如果题材挖掘不深,参悟不透,又很容易使人大新闻变为一种程序化的公文式报道,让人读来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对人大新闻题材的挖掘,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入基层,大量调查走访,全面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取舍得法,游刃有余。二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表面上看,很多人大工作是“例行公事”。如果对事件本质把握不准,就会感觉到人大工作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可言,即使是写出了一些报道,也是整个工作过程的回顾,介绍一下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无法写作出有价值、有特点的文章。比如人大行使刚性监督手段,依法撤销了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如果仅仅是写事件本身,无非是使读者了解到事件始末,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量。但如果从人大积极维护法律尊严,代表人民行使好干部任免权的角度去写这篇报道,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则是前篇文章所不能比拟的。
三要“活”用笔,用心写好新闻稿件
写作方法主要是写作形式方面的问题,提倡灵活的写作方法是为了提高人大新闻宣传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增强其感染力和宣传效果。“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的选取要新颖。写作角度的新颖性、独特性往往决定了主题表达的效果。人大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在看似平淡的人大工作中,寻找新闻点和闪光点,善于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人大工作和事件,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全新的视角来反映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二是写作手法的广泛应用。人大新闻宣传要力戒平铺直叙的程式化报道,要善于抓住感人的细节和丰富的心理活动来突出和表现主题,要善于运用抒情、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段来烘托情境,渲染气氛,要适当穿插倒叙、伏笔等写作技巧来勾起悬念,引人入胜,将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强烈的政治功利性有机融入于丰富多彩的文艺氛围,使群众喜闻乐见,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人大新闻宣传的价值目标。
来源:冷水江人大
作者:吴超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