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理论研究>热点评论>正文

胜利属于英雄的湖南人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晨风 编辑:redcloud 2017-07-17 09:33:5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一)7月10日,又一场暴雨洗礼后的长沙,风和日丽,江流平静。只有湘江长沙站墙上那猩红的“39.51米”数字,静静地提醒着人们,一周多前经历了怎样一场千钧一发而又拼死相搏的保卫战。

  这一数字,记录着洪水肆虐的强度、烈度。11天时间,860亿立方米的雨水向三湘大地倾泻而下。“活了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大的雨”,成了丁酉年夏天留给人们最深的记忆。

  特大洪水,让湖南人民付出巨大代价和重大牺牲:全省14个市州、118个县市区162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23.84万,倒塌房屋5.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超380亿元,道路、电力、通信等大批基础设施受损;83人遇难或失踪。还有周文君、李粤玲、吴海、张灿辉、周述生等抗洪英雄,也牺牲在这场战斗中。

  生命至高无上,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令人扼腕痛惜。7月7日,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提议下,参加当天省委常委会的领导全体起立,为所有在这次洪灾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洪水滔滔、江河横溢。但全体湖南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最终赢得了这场抗击历史罕见特大洪水的阶段性胜利。

  这场胜利,属于英雄的湖南人民!

  (二)与暴雨高洪较量,注定是一场艰难的阵地战、阻击战。湖南人民排除万难,用勇气与智慧创下了一个个奇迹,为这场高烈度的抗洪抢险之战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场全域性的遭遇战中,长沙城的安危,无疑是重中之重。

  “爷们,现在出发!保卫家园,保卫长沙。”7月2日,超历史水位的湘江洪峰排空而来,被喻为“最大航母”的橘子洲也遭洪水“穿洲”。一场不期而遇的城市保卫战被推到了长沙人面前。

  这一夜,长沙彻夜未眠:78公里长的湘江长沙段沿岸灯火通明,抢险现场,有抢筑子堤的党员干部、部队官兵,有自发加入的志愿者,还有端茶送水的热心市民。时间在近乎凝固的气氛中熬过,胜利的天平也在一点点向长沙人民倾斜。

  子夜时分,在蹿到39.51米的峰值后,狰狞的洪水终于掉头向下,顺着人们的意志入江达海。第二天,远处雨后放晴的天空,一道绚丽的彩虹,与橘子洲头高耸的青年毛泽东雕像相映生辉。

  几乎在长沙保卫战打响的同时,近百公里开外的益阳资江大堤羊角段突发重大险情:管涌凶猛,水柱冲天。倘若大堤不保,将直接威胁包括人民垸、烂泥湖垸在内数十万群众的安全。危急关头,谢冬明等一批“老水利”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科学处险,经数千群众和武警官兵10多个小时拼搏,终于化险为夷。湖南人民创下抗洪史上少有的奇迹。

  奇迹还不止于此:6月29日至7月2日,怀化市在强降雨和沅江流域性泄洪中,共安全转移群众29.34万人而无一伤亡。7月2日,资水流域的新化县城洪水猛涨,10余万群众快速撤离,3000多名防汛队员全员上堤。短短几小时,大堤加高了1米多。次日凌晨,东方既白,新化县城安稳如山。

  奇迹并非神迹。没有运筹帷幄又舍生忘死,拼到极限而决不放弃,就不会有这样的奇迹。

  (三)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领导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危急关头,主政者们和万千群众一起,融合成了上下同欲的命运共同体。

  人们不会忘记,在全省汛情最紧张的4天时间里,杜家毫在省防指和长沙、岳阳等抗洪前线之间来回奔波,经常凌晨2时、3时打电话到省防指,甚至通宵达旦分析汛情、会商决策。人们也将记住,省长许达哲3天跑遍了全省16处抗洪抢险现场,益阳资江大堤出现险情的那天晚上,他一直守候在省防指,直到凌晨3点多等来益阳方面“险情好转”的回复后,才起身回去休息。

  洪水无情,但总有一种情怀温暖人心:那张衣背粘着泥浆的照片,那则深夜坐摩的赶赴抢险现场的报道,和国家防总相关领导调转车头送孕妇的新闻,在各种微信朋友圈被刷屏。

  作为主政者和决策者,他们的战场,既在前线,更在后方;他们的责任,既要督战,更要科学决策,指挥全局。

  生命大于天,责任重于山。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全省共安全转移群众145万多人,有效减轻了特大洪水造成的人员伤亡。

  科学调度,精准发力,沉着应战。正是在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精准调度下,湘资沅三大干流上下游配合,河湖相互协同,从湘南到湘北,从湘东到湘西,全省一盘棋、一条心。

  回望这场抗洪斗争,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在各方努力下,从宏观上仍然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四)“三军用命、气势如虹”。这份胜利属于全省党政军民300多万人,是他们筑起了洪水冲不垮的“钢铁长城”。

  7月1日,是全省防汛救灾形势最危急、气氛最紧张的一天。也就是在这一天,无数党员在抗洪抢险现场度过了党的生日。

  或许,没有比这更好的形式,更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干部舍得死,群众霸得蛮”,看到家乡的抗洪报道后,一名在外的湘乡籍网友在自己的留言后一连用了五个“!”。透过大灾大难留下的镜像,可以触摸到生动真实的党群、干群关系。

  作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冲得上、守得住;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长沙朝正垸发生险情,年过六旬的老党员邓建明系着一根绳子跳入水中;“我还要去帮别的乡亲转移,你们自己小心”,得知自家房屋被泥石流冲毁后,正在抗洪一线带领群众抢险的隆回县虎形山村党支部书记卢光厚,如此安慰惊魂未定的家人;南县在大堤上组建近百个临时党支部,分兵把守各个险段。

  党员带了头,群众跟着来。湘阴是全省抗洪抢险最后的决战场所。最关键的时候,全县10万劳力坚守大堤。守堤大军中有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也有普通群众。他们没有身份的区别,只有同样的担子——挡住洪水,保住家园!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这首歌,我们唱了近20年;如今,它再度添注了新的韵律——

  6月30日傍晚,桃江出现险情,省军区紧急调度7000余名现役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驰援;长沙南中垸大堤发生穿孔溃口险情,消防抗洪突击队的官兵跳入洪水中,用身躯组成“人墙”;国防科大150名大四学员放弃了等候四年的毕业晚会,主动请缨奔赴抗洪前线。万余名“橄榄绿”“迷彩装”,在三湘大地上汇聚成抢大险、抗大灾的磅礴力量!

  在中国人民心里,7月7日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也是在这天,湘江长沙段以上干流全部退出警戒水位;当天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宣布,全省抗洪抢险取得阶段性胜利!

  (五)特大洪水肆虐,裹挟一切,但有一点它怎么也冲不走,那就是湖南人民愈挫愈奋的决心与意志。

  “爸爸,我走了”,“我在抢险,祝好”。孩子出国留学,抗洪一线的父亲无暇送行,父子只能短信道别;外婆去世了,她疼爱的外孙此时却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压沙袋、堵险情:“唯以救助万千生民为己任,报答抚养之恩。”

  人们会记得,在外的游子听闻灾讯,立即买了站票,逆流而溯,赶回家乡参与抗洪;而在京湘籍人士仅用数小时,便募集善款和物资价值总计2701万元!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湖南的本地人、湖南的外地人、外地的湖南人,在这个夏季,都成了不屈不挠、守望相助的湖南人。

  若干年后,回眸“2017湖南抗洪”这段惊心动魄的时光,其实是我们湖南人记忆中最闪亮的日子——

  肆虐的洪魔面前,一对新疆维吾尔族夫妇送来了上千串羊肉串,长沙兰州拉面馆的老板们端来香喷喷的拉面,武汉科技大学的学子,把长沙的抗洪抢险就地转化成社会实践的课堂……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异乡人,带着对“第二故乡”的真情,加入抗洪抢险队伍。

  昨天的艰辛,成了翻篇后的历史,但这场鏖战已将湖南人民的记忆与情感、艰难与荣耀熔铸在一起!

  (六)抹去一脸的倦意,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鏖战,湖南人民用勇毅、牺牲、奉献,为抗洪精神添注了新的内涵。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湖南人民在与洪水不懈的抗争中演绎出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如今,阶段性胜利进一步坚定了湖南人民的自信,也将这种抗洪精神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这高度,体现于“生命第一,挺膺负责”的担当。危难之时,首先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践行;灾难袭来,无人能置身度外,找准自己的位置,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无论贡献大小,都是正能量的汇聚。

  这高度,体现于“科学决策,沉着应战”的方法。我们无法逃避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选择应对灾害的方法。在应对这场特大洪水的战斗中,省防指精细调度、实时调度,先后下发洪水调度命令64个,特别是通过对五强溪、柘溪等大型水库调度,既保证了大坝的安全,又保证了水库下游城市的安全,还最大限度减少了库区的损失。

  这高度,体现于“逆水而行,迎难而上”的气概。“沧海横流安足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毛泽东一生都在与大风大浪搏斗,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服输不信邪。这种宝贵的精神,流淌在湖南人民的血液中,在这次抗洪中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这高度,体现于“上下同欲,众志成城”的团结。10余天的抗洪抢险,全省党群、干群和军民团结一致,各行各业通力合作,配合默契。这正是我们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关键,同时也是今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力量所在,是赢得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密钥”。

  这高度,体现于“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情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世界多一份爱心,身边就多一份感动,生活就多一份温馨。

  伴随着新一轮暴雨的平稳度过,2017年的特大洪水渐行渐远,湖南转入了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的进程。但历史将记住这个夏天,英雄的故事将代代相传。

  同时,自然灾害也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总结这次防汛抗灾的成功经验与短板不足,我们就能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防灾中学会抗灾,在应急中提升能力,确保今后防汛抗灾更加科学、主动、有效,人民群众越来越放心、安心。这些,也是我们抗击这场特大洪水获得的宝贵启示。

  (执笔:沈德良 朱永华 赵强 欧阳金雨)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晨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