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日报记者 朱宁宁
我国文化领域立法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天,公共图书馆法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将纳入法制轨道。
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3139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公共图书馆50个,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还明显不适应,有必要加强公共图书馆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草案构建了图书馆事业发展基本制度,明确了政府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责任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要求,并对公共图书馆运行管理制度、应当承担的服务功能和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等作了规定,鲜明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根据人口数量等建设图书馆
以往,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简单地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立,并未考虑其他因素,因此,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区,存在公共图书馆人满为患、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问题,今后这一情况或将得到改变。
草案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分布,加强固定馆舍和流动服务设施、自助服务设施建设。
全民阅读要从娃娃抓起。根据草案,今后,由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必须要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配备专业人员对未成年人开展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单独设立少年儿童图书馆。
为明确公共图书馆应当承担的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此次草案作出多项专门规定,包括公共图书馆应当免费开展文献信息查询、借阅,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公益性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将推动、引导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应当开放,应当向社会公告本馆的服务内容、开放时间、借阅规则;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提供特殊群体服务、流动服务、自助服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草案一大亮点是明确要加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草案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向图书馆捐赠可享税收优惠
捐赠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可以用捐赠者姓名等来命名图书馆……为了进一步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此次草案规定了多项鼓励措施。
根据草案,不但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法以捐赠者姓名、名称命名文献信息专藏或者专题活动,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依法以捐赠者的姓名、名称命名公共图书馆及其馆舍、其他设施。
草案还明确,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给予政策扶持;国家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并依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境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采取捐赠方式参与我国境内公共图书馆建设。
此外,草案还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法制日报北京6月22日讯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