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今年,株洲市要实现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摘帽,全市整体脱贫,责任重大,使命神圣。这是我始终惦记的事情。5月20日至21日,趁着周末休息,我和同事不打招呼、不要陪同,深入茶陵、炎陵两个重点贫困县进行暗访调研。两天走访了7个乡镇、11个贫困村和15户贫困户,查看了5个扶贫项目。一路调研,一路思考,启发很多,感触颇深。
5月20日一大早,我就来到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茶陵县。铺开地图,我随机选了几个乡镇,开始暗访调研。
第一站,我来到秩堂镇东首村,走进贫困户刘元连家。刘元连是去年脱贫户。我仔细翻看了扶贫帮扶手册,和她算起了去年的收入账。刘元连满脸笑容地告诉我:“去年在村罗汉果合作社干活,做了4个多月,加上合作社去年1200元分红,我一个老太婆就赚了六七千元钱。另外女儿、女婿外出务工,每年可赚2万多元钱。”我就问她觉得脱贫了吗?老人家哈哈大笑:“脱了,脱了!不过还没致富。”看她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暖洋洋的。我不禁思考,脱没脱贫,必须要让贫困户自己说了算,一定要和贫困户算好账,达不到脱贫标准的坚决不能算脱贫。
走进茶陵县火田镇,我来到林丰农业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种了3000多亩草场,养了1700多头黄牛,带动400多户贫困户增收。贫困户每户领养黄牛3至5头,公司提供种牛、技术、保险等服务,负责黄牛回收,贫困户养一头牛可得到3000元左右收入。公司还安排60多个村民常年务工,每人每年有2万元收入,还临时用工300余人。我鼓励他们用好用活政策,做大做强,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脱贫。一边调研,我一边琢磨,产业扶贫是实现可持续脱贫最根本的措施,既可以利用扶贫政策,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又可以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脱贫,还可以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服侍老人、照顾小孩,享受家庭的温暖,这才是扶贫的根本措施。
在走访的15户贫困户中,有两户是因病致贫的。记得去年走访时,有一户贫困户户主突然患病,一时没钱治疗,整个家庭一下陷入困境。我当时就想,像这种可治愈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拖成终身残疾。因此,今年初我们把实行分类救治作为健康扶贫的重点。经摸底,我市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总数25.89%。这些患病对象,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慢性病和可一次性治愈的三类,其中可一次性治愈的有3312人。实施分类救治,对不可逆转的,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对慢性病,主要是搞好疗养;对可一次性治愈的,要想尽一切办法治好。治愈一个人,就增加一个劳动力;治愈一个人,幸福一家子。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与江西交界的炎陵县沔渡镇,发现有不少危旧土坯房,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据了解,炎陵县有危旧土坯房6000多户,已改造4000多户,还剩2000多户。我想,如果贫困户住房都得不到保障,谈何脱贫?省委书记杜家毫2014年就给我们提出要求,要尽快消灭农村危旧土坯房,让困难群众居有其屋。随后,我们迅速制定“三年改造行动计划”,并全面组织实施。今年1月杜家毫书记来株洲调研,又强调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是对革命先烈的一种告慰。是啊,共产党执政这么多年,如果还让老区人民住在破烂的房子里,还不能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真是愧对革命先烈。回到市里,我专门调度,要求各县(市)加快改造好剩余的危旧土坯房,让老区人民享受党的好政策,告慰革命先烈。
乡镇、村处在脱贫攻坚一线,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部署在“最后一公里”能否落实落地。带着这种关切,我在走访中看进展、看问题、看台账。在乡村脱贫攻坚作战室,我向乡村干部提问,了解他们对扶贫政策的熟悉程度和工作落实力度。在挂图作战室,我看到只张贴了“七个一批”的内容,却没有“六大工程”的。我提醒基层的同志,“七个一批”是着眼于贫困户这个点,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增收和保障;“六大工程”是着眼于贫困村这个面,着力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者必须平衡推进,不可偏废。调研中,有干部反映,少数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但有的相对困难的“临界户”有意见。我告诉他们,乡村干部一定要彰显党委政府的担当精神,坚持党政主责和群众主体,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注重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防止因为帮扶措施不平衡,引发新的矛盾和意见。
这次暗访调研,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一句话,就是“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当前,全市实现率先整体脱贫,就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就是群众满怀期待的目光。株洲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期,慢不得、等不起,更加需要我们用心用情找到抓脱贫的好办法,确保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毛腾飞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