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尝到了适度超前建设带来的甜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多年来的高位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有力支撑和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奠定了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我们也品尝了盲目建设产生的苦果。在持续投资拉动中,实体经济领域有的出现了产能过剩,一些地方的新城区成为“空城”,不少基础设施建设过于超前、超量、超大、超标……由此造成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只要“显绩”、不要“潜绩”,只顾当前、不留余地。
过去,由于缺乏规划建设的远见和经验,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比如,刚修好的城市道路因铺管架线,三天两头被“开膛破肚”;一场暴雨的袭击,就让一些城市开启“看海”模式;原本60年“寿命”的建筑因规划调整,不到10年便已“夭折”……如今,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比如,在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城市里再一味地简单复制大型购物广场,显然不可持续;随着交通出行、移动支付日益便捷,过去人满为患的机场、火车站,如今已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在客流量尚未饱和的前提下,与其大兴候机楼、候车室,不如加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用好大数据……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摒弃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避免造成新一轮建设中的短视与盲目。在经济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适度超前,又要留有余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到投入与产出、成本和效益、供应和需求的最佳平衡点。
对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我们要坚持适度超前,大胆干、努力干;对于只是求大、求高,为吸引眼球而不计成本、不讲“适时”“适度”,甚至违背一般规律的事,则要讲党性、讲良心、惜民力。看不清、想不明的也可缓一缓、放一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为后任施展才华、为未来更好发展留有余地、留下空间。切不可为一时政绩,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无端增加社会成本,导致出现“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湘声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