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常委会公报>2015年常委会公报>第02期>正文

关于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6-07-23 19:38: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谢建辉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就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向大会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省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总要求,以分类推进全面小康为总抓手,科学应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开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新局面,基本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其中,投资、消费、出口分别增长19.4%、12.8%和33.9%,继续高于全国、领先中部。
  1、新增长点形成的接续能力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逆势而上,增长27.8%,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医药、环保产业分别增长39.7%、18.8%和20.6%。新兴服务业继续领跑,金融、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产业分别增长16.3%、15.1%和120%,服务业增加值和投资占比分别提高1.4个和1.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投资分别增长23.6%和31%。互联网消费增长65%,文化娱乐健康消费增长16.8%。
  2、重大项目带来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89.7亿元,居全国前5位;获批企业债券417亿元,居全国第2位。“9312”投资促进计划完成投资3600亿元。一批重特大项目进展积极。华菱汽车板竣工投产,岳阳炼化一体化进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大众汽车、中联重科大吨位汽车起重机等顺利推进。沪昆高铁湖南段、澧常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铁里程达到1296公里,高速公路接近5500公里。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衡阳南岳机场正式通航,湘江长沙枢纽、怀邵衡铁路、“气化湖南”、农网改造、涔天河水库扩建等顺利实施。
  3、改革创新催生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9大类48项重点改革和15项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改革红利加快释放。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34.7%和89.1%;民间投资增长21.2%,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累计为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减免税费160亿元。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新增5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48家省级研发中心。自主设计制造的国内首条IGBT生产线正式投产,超级杂交稻试验片区亩产突破1000公斤,粮食总产恢复到600亿斤以上。
  4、全面开放带来的发展活力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分别增长17.9%和14.5%。园区承接、集聚产业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增加到141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效初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功获批,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启动,衡阳综保区封关运行,湘潭综保区建设顺利,岳阳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获批建设。
  5、民生改善夯实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15项重点为民办实事、75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涉民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6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1%和11.4%。新增城镇就业8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接近1500万人。解决36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建设超额完成任务。全省低保标准由平均线调整为保底线,实施农村月人均165元和城镇330元的最低标准。物价上涨1.9%。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清水塘、竹埠港、锡矿山等综合治理成效积极。万元GDP能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总的看,面对多年未有的困难局面,我省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作风建设和经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密集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兴服务业等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措施,推动实现了4大区域国家战略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的意见及省级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全力推行政务公开,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但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一是平稳增长基础还不牢固。工业持续低迷,规模工业增长9.6%,为近6年来最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占全部投资40%以上的工业投资增幅下滑13.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用工成本上涨15%左右,融资综合成本上升1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下滑。三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公共财政、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社会民生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四是部分领域潜在风险增大。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增加,部分地区民间融资风险逐步显现。
  对照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万元GDP能耗等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GDP、规模工业、投资、消费、财政收入等部分预期性指标存在一定差距。这有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全国性需求不足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化解产能过剩、规范融资平台、推进“营改增”等政策因素的影响,还有省内产业结构偏重、创新投入不足、新兴产业难以对冲传统增长点收缩等结构性问题的制约。
  二、关于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总体判断,国内外经济仍将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再适应、再平衡的阶段,各类因素相互影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
  1、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突破。除美国经济渐趋稳固外,欧盟、日本和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一收一放”,石油等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挫,可能引发国际金融、贸易市场的波动。但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在引发深刻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长3.8%,高出去年0.5个百分点左右。
  2、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政策凸显结构性变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将推动我省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后劲更充足的方向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财政赤字率及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有所提高,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流动性较为充裕,注重支持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投资政策更加突出重点和创新方式,主要向国家重大项目和中西部倾斜,重点投向农业、生态、社会事业等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这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加快转型升级,巩固经济稳中有进的势头。 
  3、省内经济面临不少即期挑战,但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外部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加上国家推进“营改增”扩围、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压缩投资专项、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等,短期可能增大我省财政收入压力、挤压传统产业发展、影响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但必须看到,我省尚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较为广阔;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为我省发展带来重要契机;省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欠账较多,四大板块发展还不均衡,扩大有效投资具有较强的需求支撑;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省内具有先发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拓了空间。只要发挥好增长潜力,仍然大有作为。
  综合来看,新常态下发展趋势和宏观政策的调整,是大机遇,也是大挑战。应对得当,就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应对不力,就会丧失机遇、贻误发展。必须积极适应、主动作为。
  三、关于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促进“三量齐升”、推进“四化两型”、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初步确定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争取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左右;CPI涨幅保持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完成年度节能减排计划。这些指标的提出,符合国家导向、契合省内实际,也能确保“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的实现。为此,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10项工作:
  1、实施“四新”计划,着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培育新技术。围绕轨道交通、3D打印、新能源、医药健康、生物育种、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出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配套政策,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切实加强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重大创新工程、公共创新平台等建设。量身定做引进政策,建立核心领军人才参与分享产品增值收益的新机制。壮大新产业。实施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等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扩大省创业引导资金规模,研究制定重点先导产业链创新路线图,进行定向、滚动支持。突出抓好南车时代、大众汽车、蓝思科技、中光通信、尔康制药、永清环保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创造新模式。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云计算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进制造服务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网络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中部地区文化创意中心和全国性互联网文化产业基地,打造文化4.0体系。促进建筑等领域实行过程控制模式创新。推动重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展新业态。积极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抓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在中部率先建成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开拓通用航空、生产设备等租赁业务。引导发展高端消费品会展、设计、制造综合产业。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第三方环境服务。
  2、坚持“一稳两升”,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稳:稳定企业主体发展预期。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困专项行动。一是减负放权。全面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推进“营改增”扩围。突出清理政府招商引资中违约失信问题。狠抓简政放权落实,集中治理“三乱”。二是帮扶解难。针对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成本偏重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鼓励扩大中小微企业担保业务;支持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推进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促进信息对接、供需匹配。开展重点企业一对一专项服务。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意见。两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传统工业。调整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加大轻工、食品、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支柱产业技改投入,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岳阳炼化一体化、中联农机技改、华菱钢管产品升级等项目建设。加快5个资源枯竭城市、7个城区老工业区和11个独立工矿区的转型发展。二是传统服务业。积极引导传统服务业技术、组织、布局和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科研服务、工业物流、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行业改组改造,加快并购、重组、上市步伐,提高服务业发展层级。
  3、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集约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强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深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和“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建设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大力发展小宗特色农产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保险向其倾斜。强化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推动农业产业高端化。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重点扶持100家骨干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业加工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型业态,建设10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健全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等平台和农机、植保、农资、农技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乡村建设高质化。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突出抓好农村道路、乡镇五小、“一化五改”、古村落保护等项目。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
  4、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进“511”重点投资计划,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努力构筑“四网”:交通网,预期投资1000亿元。加强交通枢纽节点建设,突出繁忙路段扩容、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建设、“一湖四水”航道疏通、国际国内航线加密,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无缝链接。重点抓好武靖高速,湘江高等级航道、长江航道疏浚整治,黔张常、怀邵衡铁路,长沙磁悬浮、武冈机场、张家界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加快渝怀、张吉怀、安张衡、湘西州机场等前期工作。能源网,预期投资380亿元。加快布局火电、水电等传统能源点,突出风电、光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核电、水(地)热等清洁能源点和特高压输电、天然气长输管道等能源通道建设。重点抓好“气化湖南”、城乡电网改造和神华永州、岳阳电厂等重大项目。信息网,预期投资240亿元。推进云计算平台、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等重大专项,重点抓好4G无线网络、宽带提速、老城区光纤改造及基站等重大项目。力争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4G网络初步实现规模商用,无线局域网全面覆盖公共热点领域。水利网,预期投资300亿元。重点抓好涔天河水库扩建、城市防洪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五小”水利等项目,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加强衡邵干旱走廊治理,加快松滋口建闸等前期工作,完成36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二是新型城镇化提质行动。预期城建投资2500亿元。提升地上设施承载功能。推进城镇路网、公交站点、公共停车场等建设,加大“两房两棚”投入,加快老旧社区提质改造。提升地下设施配套功能。推进“两供两治”,完善地下管网配套。重点新建和改造城市排水防涝管网2600公里、供水管网1500公里、燃气管网3000公里,建设污水管网2300公里左右。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人防工程,积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人口承载容纳功能。全面启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津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加大城市群建设力度。围绕产业集聚区,推进研发中心、综合体和文教卫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市县“多规合一”。三是融资模式创新行动。优化政府投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增加政府债券和专项债额度,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规模。探索建立省级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基金。提升平台公司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平台公司继续发行企业债券,创新项目收益债、可续债和并购债等品种。对已建成有稳定资金流的经营性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释放资产流动性。激活民间投资。落实鼓励重点领域社会投资的意见。在收费公路、污水垃圾处理等经营性领域,选择一批项目开展PPP试点。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规范金融秩序,防控民间融资风险。拓展社会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和创新力度,扶持本土法人金融机构、省级担保平台做大做强。建立省级资产债务管理公司和PPP统筹管理中心。扩大“两金”入湘规模。吸引各类资本在湘设立股权投资机构。扩大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数量,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建设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研究出台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扩大招商引资。推行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价值链等招商新模式,积极吸引外资落户。充分发挥交流合作平台功能,扩大内联引资。
  5、坚持多措并举,着力释放消费潜力。全面提升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并建立正常调整和增长机制,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打造重要消费支点。拓展健康养老消费。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加快仰天湖绿色养生示范城、夕阳红老年公寓等项目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扩大信息消费,加快长株潭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群、宽带城市群建设,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宽带乡村”示范工程,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教育消费融合。提升教育文化体育消费,鼓励社会力量重点参与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学,完善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推动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升级休闲旅游消费,放宽旅游市场限制,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和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支持张家界旅游提质转型。稳定住房消费,通过研究用活公积金、降低信贷成本、实行货币化安置等政策,引导合理住房需求。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住宅产业化、旅游休闲地产、养老地产等行业转型发展。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消费,促进省产汽车消费。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引导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区域性专业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安全、快捷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实施鼓励居民消费的财税、信贷和信用政策。
  6、突出差异化发展,着力提升区域发展水平。长株潭。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和临空高铁经济区建设。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群连接的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合作机制一体化,将长株潭打造成“中三角”的重要一极。大湘南。深入实施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加强路网、园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持续推动与广东自贸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对接。加快湘粤(港澳)合作区建设,将其打造成长江经济带与珠三角、中西部和粤港澳对接合作的重要窗口。大湘西。继续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湘西地区开发和大湘西地区全面小康战略。突出生态主体功能,强化生态建设。启动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新一轮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支持各县市区发展1-2个特色优势产业链。推进与重庆、贵州合作,构建对接大西南的桥头堡。加快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洞庭湖。落实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推进环湖公路、生态环境、重点堤垸治理等“511”重大工程。建设岳阳临江门户,壮大岳阳临港经济区,将其打造成区域性能源、物流和石化基地。加快常德西洞庭国家级大宗农产品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推动益阳市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域经济。实施县域经济素质提升工程。严格主体功能区定位,突出资源优势,强化分类推进。以扩权强县、简政赋权为抓手,构建县域经济高效发展的新机制;以特色产业、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新产业;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建设一批30万以上人口的新县城。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扶持20个省际边界中心镇建设。顺应高铁时代的全面到来,完善提升沿线城镇、区域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高铁沿线打造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带。
  7、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发展活力。按照全省到2020年重点改革举措实施规划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今年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职能转变。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投资项目核准前置审批改革和网上并联审批,强化项目监管。探索向14个市州全面放权,扩大基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广怀化向乡镇简政放权经验。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若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机关全面脱钩。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省级重大基础设施债务预算,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防范债务风险。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将财政专项压缩至100项以内,逐步减少县级配套。健全地方税体系,创新财源涵养模式。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研究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深化价格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完善《湖南省定价目录》,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最大力度理顺定价机制,最大程度实现价费清单管理公开透明。加大水、电、气等资源领域价格改革力度,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稳步理顺地方电网价格管理体制。深化农村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全面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做好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财力保障等领域改革的衔接。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改革试点。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基本化解上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分类管理,逐步扩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制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意见。加强产权市场、股权市场、中介机构国有资产交易流转监管。
  8、扩大内陆开放,着力再造竞争优势。重点依托长江经济带战略,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推进平台功能升级。充分发挥衡阳综保区、郴州出口加工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口岸等已有平台作用,加快湘潭九华、城陵矶综保区、黄花机场空港保税仓建设。支持城陵矶开通至上海洋山港航线,申报建设再生资源指定口岸。积极争取建设中国(长沙)自由贸易区。推动园区发展升级。继续实施园区产业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现有产业园区扩权强园。鼓励省内与沿海地区、省内市州之间共建“飞地”园区。推动对外经贸升级。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轨道交通、杂交水稻、小农机等优势产品及文化、中医药等服务出口。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借助湘新欧线,打通向西国际物流通道。加强对台经贸互动和招商引资。鼓励开展重大国际项目合作和工程承包,支持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引导装备机械、建筑、水利水电等优势产业“走出去”。
  9、突出环境治理,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积极推进“一市两县一片”主体功能区试点,加强4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武陵山片区和湘江源头县市生态治理,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加强昭山生态绿心保护发展。谋划启动洞庭湖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项目。强化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重点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改工程,抓好清洁煤替代、汽车尾气治理、黄标车淘汰和新能源车推广等项目,严控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水污染,重点完成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染等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重点实施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开展无主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和全国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3年计划。强化节能减排。引导和支持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技术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抓好园区循环化改造、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试点,开展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
  10、加强民生保障,着力增进人民福祉。预期民生社会投资3350亿元。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实施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明确保障标准和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抓好15项24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大教育、医疗、文化、计生等涉民重点领域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实施薄弱学校卫生文化、民族特色与民居保护、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专项。启动湘雅五医院、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调整省级价调基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菜篮子”、冷链物流、农贸市场改造等。实施大众创业工程。落实全省创新创业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支持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村官创业。出台《湖南省创业培训实施办法》,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项目,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蓝皮书发布制度。鼓励优秀人才到大湘西地区干事创业。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继续把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以8000个贫困村和604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全力推进武陵山与罗霄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抓紧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统筹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技能培训、危房改造等项目,抓好“六到农家”、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保障水平,确保减贫100万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大法治湖南建设,保障全省经济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有效行进。坚持全民参与,加强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同时,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此  外,抓紧研究编制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科学设计战略定位、发展导向和目标体系,研究提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描绘好中国梦湖南篇章的宏伟蓝图。

来源:湖南人大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