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刘宗林
省委、省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守盛书记、家毫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理念指导现代农业建设,一手抓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手抓资源环境保护,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宏观指导,促农业区域资源合理利用
一是加强农业资源环境规划引导。编制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十年规划、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湘江流域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规划制定工作,把农业环境保护纳入绿色湖南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稳步推进农业环境监控预警。在全省设置99个定位监测网点、10个农田径流污染监测国控点和1个养殖小区污染监测国控点,基本构建了覆盖全省各类型区的农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三是开展农业环境容量评价。在湘江等四水流域和大中城市周边,探索开展农业环境容量评价。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功能布局,将全省划分为四大农业功能区域,坚持特色发展,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加快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抓试验示范,促农村面源污染防控
一是大力推广节水节药节肥农业技术。近年来,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000万亩左右;积极开展秸秆腐熟还田、地力综合培肥等示范,2012年后,全省冬绿肥生产得到恢复性发展。推广集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示范。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800多万亩,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省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50个,实施面积1000万亩次。
二是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有53个村获得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称号。2014年,省里出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意见》,规划到2017年完成16000个行政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建成1000个美丽乡村。去年在4215个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278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初全省授牌了70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05年在全国首批启动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建设以来,省本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1亿元,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928个。编制了《湖南省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2014-2018年)》。
三是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因地制宜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沼气累计保有量250多万户,构筑“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农村优质清洁能源用户达600多万户。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常德市被列为首批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选择桂东、浏阳等5县推广庭院循环农业技术、生态园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双季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节能减排技术等17大循环农业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三)抓源头治理,促农业生态条件稳步改善
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制定了《高标准农田-稻田建设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十一五”以来,全省共投入资金15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49万亩。
二是着力治理养殖业污染。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目前,建成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49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3个,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2家,省级畜禽示范场398个。启动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分工作,全省已有77个县市区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从事畜禽养殖,已有的畜禽养殖限时退出。2014年在湘江干流共退出畜禽规模养殖企业1351个,年出栏300头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全部退出。近5年来,支持近5000个规模养殖场新建粪污处理设施,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畜禽粪便贮存和利用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最大限度减少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加大 “一湖四水”渔业生态修复力度。湘江干流的4558口养殖网箱全部退出。去年,组织“一湖四水”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170多次。截止2014年底,建成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3个。
三是加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2014年在长株潭地区启动170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试点。探索集成推广了VIP+N(即低镉品种、淹水灌溉、pH值调控加N项辅助技术)技术模式,通过一年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土壤pH值有所提高,土壤镉有效性呈下降趋势,稻米镉含量达标率均有提高。
四是推进农机节能减排。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合理、高效使用。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推广先进适用机具,鼓励发展大中型机械。去年全年实施购机补贴金额13.1亿元,农民购机52.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5800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5%,特别是机械插秧率由十一五末的2%提高到了21%。
(四)抓机制创新,促监管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颁布了《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外来物种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二是健全农业环境保护体系。《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逐步健全了农业环境保护体系,目前,省市县各级农业环境保护队伍已经基本建立,从事专门农业环保人员有500多人。
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突出的农业环境问题。发改、环保、农业、经信、国土、财政等部门协作联动,扎实推进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
四是坚持统筹施策。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全省“两型”社会建设重要内容,加强规划制订、政策扶持、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农资打假、外来物种铲除等专项行动。
五是狠抓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执法。积极开展青蛙保护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开展外来物种专项执法行动,积极处理各类农业环境污染纠纷。近两年来,处理各类农业环境污染纠纷事件共108起。组织开展各类化肥质量执法抽检行动,确保了产品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农业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偏高,每年投入氮肥400多万吨,磷肥180多万吨,农膜7万吨,农药11万多吨。大量化肥、农药通过地表径流和淋溶进入水体。年出栏牲猪6200多万头、家禽4.2亿羽,年产生畜禽粪便2.5亿多吨,单位耕(草)地畜禽粪便已超负荷。在疫情相对平稳的情况下,按畜禽正常死亡率5%计算,每年的牲畜、家禽死亡数量分别在350万头、2000万羽以上,病死畜禽基数大,处理成本高。
(二)工业“三废”和城市废物向农村转移加快。由于城市与工矿业“三废”不合理排放等原因,工业和城市的污染加速向农业农村扩散。全省受污染耕地面积已达1000万亩,遭受不同程度大气污染的农田面积近300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2%,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万亩以上。
(三)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浪费突出。近年来,由于加强秸秆直接还田、氨化养畜过腹还田等技术的推广,直接在田间地头焚烧的明显减少,但还有30%左右秸秆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乱堆乱弃在田间地头或被露天焚烧。农村生活废弃物逐年增多、成分更加复杂。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严重匮乏,不少垃圾随意堆积在田边地头或水塘沟渠,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四)农业生物资源保护难度加大。农业野生近缘植物资源消失加快。目前我省极危物种有16种、濒危物种73种、易危物种232种。野生植物资源与20年前相比大为减少。外来生物入侵加剧。据统计,已入侵我省的外来有害生物达97种,发生面积高达1200万亩。全球公认的16种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中,我省已有11种。
(五)农村环境自净功能消退。全省湿地资源虽比较丰富,但天然湿地破坏比较严重。许多天然型湿地被转化为人工湿地,湿地类型的改变使得湿地调蓄功能严重下降,湿地野生物种大量减少。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致使大气中的一些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长,自然温室效应增强,农村环境自净功能消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下一步拟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第一,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农业环境保护调研工作,修订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措施,确保农业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三管齐下保障我省农业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加大农业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经济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农业环境监控、农业环保执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投入,遏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蔓延,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第三,开展全省典型生态区域农业环境容量评价。逐步完善全省农业环境监控网点,在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研究和构建湖南省农业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环境风险预警体系与标准;选取适当规模的小流域或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模式研究示范,形成适合于全省各典型区的农业环境容量提升综合技术体系。
第四,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清洁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管理工作,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全面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坚持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实施旱作集雨节水项目和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示范,开展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第五,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以行政村为单位,重点实施“清洁生产环境、清洁生活庭院、清洁管理机制”为建设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在村域范围内实现面源污染有效防控。加强与畜禽污染防治科技企业的合作,开展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备案管理,加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推广,鼓励和支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第六,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继续抓好长株潭地区170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修复治理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措施。在此基础上,开展加密普查,建立全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健全耕地重金属污染监测机制和监控网络,在全省推广适宜的耕地修复治理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措施。
第七,依法推进外来物种管理工作。强化宣传和监督管理。依法建立外来物种引入行政许可、风险评估等制度,严把“引入关”。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全省外来物种消长动态。建立守土有责意识,落实防治责任。
来源:湖南人大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