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管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作用的发挥

来源:原创 作者:王渊渊 编辑:redcloud 2016-08-29 15:34: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以下简称“代表工作室”),是近年随着强化人大代表履责和畅通反映民意渠道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从去年5月开始,石门县所街乡根据县人大的要求,建立了两个“代表工作室”。通过一年的运行、探讨和观察显示,其成绩和不足兼而有之。现将其成绩和不足从全方位角度加以辩证透析,并从中寻找对策,这对“代表工作室”作用的发挥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所街乡建立“代表工作室”取得的初步成果。
    石门县所街乡,是一个远离县城的较为偏僻的乡。全乡有250.3平方公里面积,17个建制村,358个村民小组,3.28万人口。 由于这里曾是蛮夷之地和土司衙门所在地,十分之七以上人口属土家族,因此至今仍保留着土家人淳朴的传统和彪悍的民风。历史证明,这种彪悍的民风是一把双刃剑。若不能正确引导和疏通,便可能导致选民钻牛角尖而影响地区安定。鉴于此,从去年5月起,该乡乘县人大建立“代表工作室”的东风,先后在麻腊口村和水南渡村各建了一个“代表工作室”。经一年接待选民的尝试,收获了如下初步成果:
    1初步营造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声势。“代表工作室”,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建设之初就引来了人民群众的关注。该乡最先建设的是麻腊口村的“代表工作室”。因为受资金等条件限制,便暂时借用该村县人大代表覃事波的私房进行建设。虽然建设简陋,但因为覃事波代表的私房就在公路主干线路边,来去的人很多,一开始建设,就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奇,许多村民来到这里看稀奇、看热闹,有的群众还来这里询问“建的是个什么东西”、“建工作室是作什么用的”、“有困难可以来这里反映吗”等一系列问题。后来,该乡在水南渡村建“代表工作室”时,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两个工作室挂牌之后,更加引起了群众的兴趣。工作室投入使用后,该乡的代表又多次到这两个工作室接待群众。这些,无疑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造势作用。
    2、初步实现了政府干部和广大选民的互动。撤区并乡后,许多村、组距乡政府所在地越来越远。该乡最远的骏马溪村的村民到乡政府办事或反映问题,一个来回要走一百多里路。因此,许多群众一般的事情干脆不去乡政府,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政府干部和广大选民的疏远和相互信息的闭塞。而这两个相当于乡政府的服务点的“代表工作室”的建立,不仅缩短了群众反映问题的路程,同时也拉近了乡政府干部和广大选民的距离。群众在这里可以无话不说,政府干部在这里也可倾听群众心声和向群众宣传政策。这种乡政府干部和广大选民互动的加强,使过去存在的互不交流、互不沟通的梗阻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3、初步找到了有效化解各方纠纷的途径。所街乡地域辽阔,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76.5人,加上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养普遍低下,发生纠纷的几率相对较高、且习惯用传统办法解决问题,因而有些矛盾不仅不能及时化解,反而容易升级为违法事件。正是这些原因,该乡曾出现过“京访”、缠访、闹访积案。为了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该乡也曾投入过很多精力。通过这些年实践,他们认识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必须从发生矛盾纠纷的源头抓起。一年来,他们在“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虽然不多,但收获却不小,通过这个平台,他们先后了解和化解了群众反映的关于饮用水缺乏,茶叶生产加工作坊电压太低,有的村至今不通水泥路,一下雨就不通,土地界址矛盾多,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调处,救助扶贫不公等等许多问题。这个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建立“代表工作室”,是现阶段及时发现和有效化解各种纠纷的一个新途径。只要正常运行,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4、初步赢得了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信任。过去,由于多种原因影响,群众对人大代表如何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认识是模糊的。“代表工作室”建立并且投入工作后,代表们通过工作室大张旗鼓地展开调查和掌握社情民意、收集和听取群众的意愿诉求,积极为民调矛盾解纠纷,热心为民办事,并见到了一些成效。此间,广大群众在这里向人大代表反映的饮用水缺乏,茶叶生产加工作坊的电压太低,有的村道路不通,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调处等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解决,群众由此见到了人大代表的能量,因而人大代表的威信逐步得到了提高,而代表们在群众中威信的提高,反过来增强了代表为民说话办事的底气,群众由此更加尊敬和信任代表,从而初步形成了代表和群众互信的良性循环。
    二、该乡“代表工作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公正地说,该乡开展代表群众工作室建设,初步取得了助推了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和政府工作的成效。但客观上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表现主要在于:
     1、认识不够到位。从领导层面看,有极少数领导在心里认为,建立“代表工作室”是赶风潮,搞形式,虽在嘴上不说,但在行动上却采取不够支持的态度,有的甚至冷眼相看。从人大工作人员本身看,有少数同志对建立“代表工作室”持消极态度,只求被动完成任务,不求积极主动工作。从群众层面看,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此漠不关心,即便有人关注,却也对是否能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持怀疑态度。
    2、设置不够科学。在“代表工作室”试运行过程中,他们发现,过去那种“等人上门”的工作方式已经基本过时。主动向群众靠拢,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呼声和建议,也才能有效地为群众办事。但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乡17个建制村中仅有2个村有“代表工作室”。即便水南渡“代表工作室”的建成缩短了乡政府与其以北、以西的村民的距离,但相距仍然较远,群众反映问题和办理事务依然很不方便。这也成了群众对“代表工作室”态度冷漠的原因之一。
    3、运行不够规范。当前,他们已建成的两个“代表工作室”虽按照县人大的统一要求进行了布置,并做到了“七有”,但至今却没有达到规范运行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接待时间难保证。一年中,他们两个接待室都实行了排班,但实践中,很难按照写在表上,挂在墙上的值班表正常运行。第二、代表业务难适应。有少数代表对于群众要求当场答复的问题无所适从。第三、反映问题难解决。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有的代表无力解决问题,仅能当“传声筒”。
    4、信心不够充足。部分人大工作人员和热大代表本身缺乏自信,由此导致对“代表工作室”工作信心不足,并随之派生出了对接待群众和反映问题不够负责的情绪,对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畏难的情绪,对参与“代表工作室”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绪,等等。而这些情绪,反过来又极大地制约了“人代表工作室”作用的发挥。
    三、问题和不足存在的原因分析。
    实事求是地说,在建立和发挥“代表工作室”作用上,虽然乡镇人大都做过很多努力。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代表工作室”却并不多见。同时,该乡“代表工作室”目前表现出的这些问题和不足并非该乡独有,而是较为普遍地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一,导致“代表工作室”摆上位置难。推行和发挥“代表工作室”作用的工作,和推行任何工作一样,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除了人大代表需要责任和奉献之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必须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够得以保证,否则,就只能当无米的媳妇,开展工作就寸步难行。
    2、精力不足,导致“代表工作室”规范运作难。据了解,在各地,几乎所有乡、镇人大负责人都负有许多工作。这虽是职责所在和上级领导对人大工作人员的器重,却容易造成人大精力分散,工作难以兼顾。该乡11名县代表中,有5人为领导,2人为计生专干,1人为民营企业家,2人为电视台工作人员。因而运行中时间和制度常未得到保证,有的代表还多次“缺席”。这种不规范的运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民反映问题的时效性和对“代表工作室”信任度。
    3、动作单调,导致“代表工作室”工作活跃难。一年来,他们“代表工作室”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代表坐在工作室接待群众。有人上门,就听听意见和建议,没人上门,就在工作室坐坐后关门走人。这种“守株待兔”的活动形式不仅呆板,而且还会因为形式欠活跃和缺乏生机,使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和难以持续。
    4、素质不齐,导致“代表工作室”威信提高难。从一年的运行情况看,该乡“代表工作室”虽然收集到了一些群众反映和意见,但真正按照程序和规定实实在在得到了根本性解决的问题并不多。其中,部分人大代表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选民反映问题的登记、交办、转办、等程序上做得不够到位,是一个重要的诱因。由于给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不佳,从而直接影响了“代表工作室”的威信。
四、建立和发挥“代表工作室”作用的几点建议。
根据各地尝试的情况看,尽管目前“代表工作室”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但“代表工作室”潜力巨大勿容置疑,建立和开展“代表工作室”工作必将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迅速改善和做好“代表工作室”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1、因地制宜,力求“四化”规范建设。
    一是便民化选点。方便联系选民,是“代表工作室”的第一生命,只有把“代表工作室”建在选民集中、交通便捷的地方,才有利于代表开展活动和选民反映诉求,这样的“代表工作室”也才有生命力。因此,有条件的乡镇最好达到每村一“室”。二是标准化建设。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因此阵地建设一定要按照县人大的“七有”要求予以落实,不能变通处理。目前条件较差的乡镇,也应通过整合资源保障阵地建设。三是流程化办事。建立工作流程,是帮助群众解决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的重要保障。建议将整个工作过程细化为收集、受理、办理、答复、反馈、评议、归档等7个步骤,并明确每个步骤的责任主体、工作要求和办理时限,确保“代表工作室”收到的社情民意及时、准确、高效、规范办理。四是经常化工作。经常工作,是群众信任的基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沦为形式的“代表工作室”,就会失去群众信任。因此,其运行不仅必须经常化,还要用室内接访与室外走访结合、固定接待日与平时联系走访结合,来丰富工作内涵,使之真正成为反映民意的“直通车”。
    2、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建议充分利用“代表工作室”这一载体,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创新活动形式,为代表真正零距离走进选民和畅通代表知情渠道提供条件。在“代表工作室”里,不仅要让群众吐苦水、喊冤枉、求帮助,还要引导他们谈想法、提建议、扬正气。对一些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接待选民的代表除了收集和听取诉求外,还应主动放下架子,与群众一起议村事、乡事、大家事,从而引导鼓励群众参政、议政。通过代表认真及时地梳理登记、答复和落实,使“代表工作室”成为群众表达诉求、代表述职、与选民沟通、倾听民声音、凝聚人心的场所。同时,还通过接待群众,宣传惠民政策及答疑解惑,督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以促进社会和谐。
    3、加强指导,努力促进共同提高。
    当前,人大代表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是不争的现实。建议县人大加强对“代表工作室”各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定期召开会议,收集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经验,不断研究和探索“代表工作室”工作,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效能化。同时,要强化代表培训,并为培训提供组织、信息、物质保障及指导性服务。建议县人大经常检查、指导各乡镇“代表工作室”开展活动,并通过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交流经验和体会,不断促进“代表工作室”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代表与代表之间、工作室与工作室之间的相互学习探讨、履职经验交流,从而提高代表的政治敏感、责任意识、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
    4、做好宣传,尽力争取各方支持。
    从目前不少“代表工作室”门庭冷落、效果欠佳的实际情况看,做好自身工作的宣传,尽力争取各方的支持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乌龟发烧只有自己肚里热”的现象若持续下去,“代表工作室”的工作将难以继续展开。强化宣传,争取各方支持,需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发挥“代表工作室”自身阵地优势,积极宣传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坚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二是每位代表都要坚持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情况,引导选民正确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激发群众支持代表依法履职;三是要舍得宣传投入,多措并举激发热爱宣传和具有宣传特长的各界人士积极广泛宣传“代表工作室”的职能、作用和正面典型,并用先进事例激励和提升群众对“代表工作室”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从而促进“代表工作室”这一平台综合能量的充分发挥。(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原创

作者:王渊渊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