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常委会公报>2014年常委会公报>第06期>正文

2014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6-08-08 17:02: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2014年7月28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为了做好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年初以来,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深入部分园区、企业开展了调研。7月17至18日,集中听取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地方税务局、省统计局、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省国家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等11个经济部门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集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按照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内挖潜、外借力,大力推行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转型升级,着力保障民生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1%、10%和9.5%左右。春夏播粮食作物面积增长2%,夏粮有望继续丰收。生猪、家禽出栏(笼)分别增长3.4%、2.5%,养殖业企稳回升。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去年同期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5%,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下滑趋势比较明显。公共财政支出增长9.2%,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7%。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4%和0.5%,总量和规模分别排中部第2位和第1 位。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9.4%、10.3%。新增城镇就业45.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1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1.2%、62.5%和9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8%和12%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涨幅稳中有降。万元GDP能耗下降5.2%。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详见表一、表二、表三),1-5月与全国对比,投资、出口、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等指标排位靠前,但绝对数不高。对照年初目标,除进出口、物价、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等指标达到或超出预期外,GDP、规模工业、消费、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低于预期,特别是财政收入指标严重下滑。综合以上分析,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总体趋势是稳中趋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省经济在总体平稳运行中,也出现了稳中有忧、稳中有险的情况,有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工业发展基础不牢。工业下行风险和压力较大,经济总体效益持续下滑。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亿元以上开工项目个数增幅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开工项目同比减少312个。工业投资同比回落9.3个百分点,创近10年来新低。企业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在减弱,在调研的企业中,计划增加投资的不到17%。作为经济发展风向标的用电量小幅增长,经济活跃度趋弱。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低水平运行,在75%左右波动。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消费增长持续乏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不快。
  2.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受贷款资产质量指数下降、前期投放信贷资金沉淀较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监管限制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据有关部门调研,今年新贷、续贷利率同比提高10-20%,直接增加企业融资成本10%以上。有贷款需求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73.5%的企业得不到贷款。用工成本上涨15%左右,技工职业培训滞后,用工难问题日渐突出。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3.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公共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下降至近十年新低,回升周期可能拉长。受“营改增”试点扩围、结构性减税、行政审批改革和主动“挤水份”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6.5%。烟草、房地产、建筑等支柱行业税收增幅分别同比回落15.7、14.8、1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难度大。
  4.金融市场潜在风险。随着民间融资周转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地区出现挤兑、非法集资现象,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在高额利息诱惑下,部分企业将扩大再生产积累资金和流动资金流入民间融资。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开发商资金回笼周期延长,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减少,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同时,全省今明两年将陆续进入政府性债务偿还高峰期,如果不建立健全有效的偿债机制,容易引发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5.产业园区发展困难加大。一是部分园区内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受国际经济不景气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企业经营困难,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接近破产边缘。二是招工难。受企业所处地理位置、技术要求和户籍制约等因素影响,园区内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如蓝思科技是浏阳生物科技园发展较快、效益好的企业,用工已出现严重缺口,计划下期再投资项目需用工2万余人尚无相应的人力资源。三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2014年国家计划规模缩减30万亩,湖南计划供需缺口至少7.5万亩。国家、省重点项目所需土地得不到保障,园区内有项目无土地的情况较多存在。四是配套设施不能较好地保障发展需要。湖南作为内陆省份,电、气以及物流等成本较高,一些大型矿山、港口装备等产品外销负担重。另外,从法律、政策上明确园区管理体制和先行先试的具体办法,也是园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初步预判
  当前经济下行,是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趋缓和结构调整期,是经济步入常态后经历的阶段性反映。尽管面临一系列矛盾和困难,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条件也在增多。从国外看,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增长,美国经济呈现复苏向好态势,爱尔兰等国家欧债危机影响逐步减弱,日本经济一季度超预期增长。从国内看,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铁路、水利、能源、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出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实施定向降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等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其效应已初步显现,并有望加快释放。从我省来看,6月份PMI50.9%,产品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企业信心总体趋强。1-6月合同利用外资增长43.6%,“沪洽周”省市两级签约引资额超过2600亿元,创历史新高。创芯集成电路、南车时代、蓝思科技等重大项目按计划投产,华菱、中联等重点企业挖潜增效,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产能整体向好。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启动实施,移动互联网、住宅产业化等产业政策出台,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带动扩大内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助推经济发展,鼓励同业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的政策意见即将出台等等,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综合判断,只要充分引导好、发挥好上述各种积极因素作用,全年经济可以稳定回升。
  四、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
  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出如下建议:
  1.坚定信心,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集中力量稳增长、促发展。一要保持定力。随着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促进产业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出台,促进我省经济稳中有进的基本力量已形成。要充分运用经济运行中的向好因素、积极效应,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二要精准发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工作执行力,继续抓好产业、项目建设。三要齐心协力。各部门要借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创新机制,转变作风,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求,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一批省级审批权限。加快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及时推出并实行“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鼓励在项目审批上有限度地先行先试,赋予开发区一定的经济发展自主权。二是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加大预算执行审计整改力度,规范预算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重点省属企业深化改革,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机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特许领域经营。抓紧出台吸引民间投资的政策意见,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公共建设领域。加大PPP试点力度,激活民间资本市场。
  3.突出重点,进一步注入经济稳定增长活力。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借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沪洽周”签约项目,抓紧做好项目储备、论证、协调、服务等准备工作。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央企的联系,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湖南。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促开工”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沪昆客专湖南段、上海大众长沙基地、株洲南车、湘中国际物流园、“两房两棚”等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二是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研究对接国家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培育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三是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严格执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进一步落实好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让企业休养生息,为投资者松绑减负,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四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用好用活购房优惠政策,完善就医、就学、购物等配套设施,稳定住房消费。进一步促进信息、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优化农村路、电、气网,努力扩大农村消费。
  4.开拓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各类资金的作用。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进一步压缩行政开支,减少公务消费,集中更多资金用于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规定使用年限,规范投入产出,实行以奖代补、差评减免,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理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政策,避免撒胡椒面,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大力盘活社会存量资金,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公益项目建设,减轻财政资金的刚性支出压力。巩固现有支柱财源,注重培植新兴财源。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和比例,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鼓励企业争取直接融资,缓解资金紧张困难。规范投融资平台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