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通过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查,掌握情况,当着人大常委会领导、摄像机,向“官员”提出问题,当面询问,要求答复,着实力度不小,“官员”们态度诚恳,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更表现了政府为民办事的决心和行动。通过这一查一问一答,促进了问题解决,加快了民生工程建设,让人民群众与代表深刻感受到手中实在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这样的的活动也拓宽了代表履职平台,畅通了人大与“一府两院”沟通渠道,应该被点赞。如此“多赢”的好活动不仅要在人大常委会的牵头组织下进行,更应该多渠道、经常化。
能够被邀请参加座谈会的人大代表,是幸运的,能够有机会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原汁原味地向掌握权力的“官员”反映是难得的。人大代表都不是专职代表,有本职工作,“官员”也忙于事务性工作,也很难经常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履职年度内,这样有组织的活动也是屈指可数的。还有更多的代表,他们在走访选民、联系群众中掌握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同样希望有机会与“官员”们面对面,尽快把民情反映给“官员”们。多渠道、经常化的代表直面“官员”活动就成为了现实之需,亦应该存在于公权力的日常运行与监督之中。人大代表不仅可以当面问,也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问,打电话、发短信以及网络互动,可以通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对“官员”进行约谈,可以邀请“官员”下访,现场解决问题。只要有利于代表与“官员”互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大胆采用。近期各地开展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仅人大代表可以直面“官员”,普通老百姓通也有机会与“官员”面对面。
人大常委会作为人大的常设机构,一方面为代表提供优质服务,为代表履职提供必要保障,另一方面要发挥人大代表与“官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扮演好沟通协调者角色。“官员”要摆正位置,认清自己权力的来源,自己的职务是人民代表选出来的,是人民给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接受群众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是法定的。把接受代表发问看做是接地气、访民情、听民声的好方式,把代表提问作为督促工作的一种鞭策。在被动接受人大代表询问的同时,“官员”们也可以通过走下去、请进来的方式,给人大代表时间与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不拘于形式,不受制于时间地点,让人大与政府通过真诚接纳、良性互动,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原创
作者:吴超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