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立法工作>立法动态>正文

实名制,如何“实至名归”

来源: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 作者:张洋 杨彩霞 编辑:redcloud 2016-07-29 14:48: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微信摇出“梁上君子”,陌陌定位出“骗子达人”,谣言、诈骗等网络乱象一直是网友的心头之痛。

    痛定思痛,国家推出了“实名制”这个杀手锏。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到前不久腾讯、新浪等7家网站联合发出的“十项倡议”,一系列举措让实名制在网络世界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深。

    实名制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日前,笔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实名制堪称一剂良药

    很多网友认为,实名制堪称一剂良药,一定可以消除食品的不安全“病菌”。

    果真会如此吗?笔者试图在更大范围的网店实名制中找寻答案。去年7月1日,由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行。该办法规定,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

    一年过去了,很多网友和卖家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网店实名制确实有利于净化交易渠道,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网友“平凡人”表示,以前网购总是提心吊胆,网店实名制提高了原有的“任何人都可开网店”的注册门槛,让他放心了。

    事实上,实名制的良效不仅如此。从网店实名制到微博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实名制在尝试中不断向前推行,人们对实名制也逐渐理解并认可。

    实名并没有完全“实”

    然而,需要认清的是,实名制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笔者日前就在一次强烈对比中,感受到实名制的“尴尬”。

    “您好,您的用户名不符合本网站用户名规范,建议您使用真实姓名,请修改。”这是2012年3月16日北京正式推行微博实名制之后,网民“火车咔咔”遭遇的尴尬。当时,注册登记不成功的他,将网页提示上传网络,引来网友一阵热议,“实名制,真的来了吗?”

    的确如此。“新用户需100%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否则不予注册;而老用户每天登录时都会有弹出窗口,提醒进行实名认证。”这是北京市政府的规定,而以搜狐微博为代表的诸多网站经营者也确实严格执行了该项规定。

    可是,两年后的今天,规定有些失灵了。日前,笔者尝试注册搜狐微博账号,发现只要设置虚拟网络账号、密码并输入网页上的验证码,无需任何身份信息认证,且注册成功后的浏览、发言、转发皆可操作。

    显然,实名并没有完全“实”。对此,某网站技术部张经理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一个网站推行实名制,仅后台监管就需增加一个庞大的团队,这无疑给网站运营增添了压力。”

    “不实名”交易暗流涌动

    实名并没有完全“实”,固然值得思考。更让人纠结的是,实名制还刺激了“不实名”暗流涌动。

    2013年6月28日,电话实名制被作为“铁规”正式实施。可是,笔者近日就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联通营业厅看到了“不实名”的“淡定”。

    “忘带身份证了,借用一下朋友的吧。”某男子将朋友的身份证递给营业员,营业员没有任何询问,就直接开始输入信息,电话卡也很快办理完毕。

    对此,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张爱华表示:“营业厅虽然很正规,但由于市场竞争很激烈,谁都不想因实名制而流失客户,毕竟还有许多用户觉得实名登记很麻烦,或者认为实名登记不安全。”

    “这位客户借用身份证办理手机卡,算是守规矩的了。很多人干脆直接去淘宝购买无需实名的电话卡。”张爱华说。

    果不其然,笔者在淘宝上也成功买到了不需实名的电话卡。该电话卡销售网店告诉笔者,“根本不需要实名,拿到卡设置一下密码即可。同时,这也不影响增加业务、补卡等事项,只要届时提供卡框上的ICCID、手机号码和密码。”该网店店主还说:“生意挺好的,很多人购买。可批发零售,一张卡转手可净赚二三十。”

    “信息消费”带来新隐忧

    令人纠结的还不止这些。其实,眼尖的人都会发现,实名制的关键在于提供能证明个人身份的有效信息。一些人就打起了歪主意,提供虚假信息、他人信息,帮助消费者蒙混过关,于是,“信息”成为“商机”,一种不健康的“信息消费”悄然蔓延。

    日前,笔者登录聊天软件QQ,在查找服务栏输入“身份证”,立即显示出北京地区4家商家,笔者选择了评分人数最多的一家。据对方介绍,他们已经办理过几千张假身份证,证件仿真度可达95%以上。

    除了以假乱真,还有张冠李戴。据公安机关介绍,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些人专门收购农民群众的身份证、户口本等,然后再倒卖给他人。“特别是一些农民缺少信息安全意识,不自觉地就成为该‘信息产业’的‘供货商’。”

    这种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虽然以前查案时借助IP地址信息有些复杂,但如今通过实名制直接追溯个人线索的效果也未必好。”民警黄磊表示,由于目前缺乏可普遍推广的网络实名信息辨认技术,按犯罪嫌疑人的注册线索找到的可能是身份信息被盗者,而不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这给网络监管、打击犯罪带来了许多新的麻烦。

    对此,有专家建议,将公安机关的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与网站身份认证系统直接对接,可减少“人证不一”。“事实上,由于互联网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公安系统的身份验证都是在公安内部网络中进行的。如果由互联网自行认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值得考虑。”民警黄磊告诉笔者,网络实名制还离不开现实生活中户口、身份证等公民个人信息的科学管理,唯有有效解决“假、重、错”等问题,严厉惩治个人信息非法买卖等行为,才有可能保证网络实名制的“实至名归”。

    技术立法应该配套跟进

    下一步,实名制该何去何从?

    “以前开网店只需进行相对不太严格的实名认证,现在申请材料中只要有一点模糊就不能通过,‘亮明身份’很有必要,消费者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找网店索赔,这使我们必须守法诚信经营。”淘宝店主杨女士认为,实名制利人利己,只是需要公众进一步的理解。如果将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网络安全意识、网络维权意识了,就会发现实名制是共享和谐网络的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名制推行过程中,个人信息保护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北京市通州区刘女士告诉笔者:“如果只‘实’了守法公民的‘名’,却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那实名制也就名存实亡了。”

    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毕洪海表示:“实名制只是网络监管的一种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接下来,需要技术、立法等各方面配套措施的同步跟上。对于技术上的漏洞,可以像网上支付手段那样通过设置多重验证组合以提高安全性。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杜绝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买卖,确保公民个人信息不被侵犯,为网络实名制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也是当务之急。”

    采访中,网络监管部门相关人员认为,监管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是造成实名制效果欠佳的一个原因。网络实名制实行初期,确实能对很多网络经营者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监管人员不够、经费不足、技术设备跟不上,致使监管不到位。因此,如何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

作者:张洋 杨彩霞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