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村情
该村位于修溪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总人口约1300人,辖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56亩,山林面积2600亩,属大洑潭库区移民村。党建有序:该村村支两委干部共6人,中共党员33人(男党员30人,女党员3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党员仅26岁,村支部多次被县乡党委评为基层党支部。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煤矸石、林果、鱼类等资源;基础较好:交通便利,水陆通畅,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水运便捷,出入便利。全村电网改造升级已全面完成。该村容貌古朴,院落洁净,现存明清代古民居群落,古朴典雅,别具特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潜力巨大: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国家移民后扶政策,积极发展库区网箱养鱼、鱼肉精深加工和葛根种植,人均年收入为2600多元。
二、发展难题
通过调查,要加快龚家湾村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发展难题,主要是环境欠优,发展不快,发展基础欠牢,库区遗留问题多等。
1、环境欠优。生态环境欠优。该村处于大洑潭库区中心地带,电站蓄水,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入村,溪河汇集,生活垃圾处理难;周边马泥湾煤矸石的采集和洗矿,致使周边的居民安全饮水带来困难,给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清洁工程实施带来难度。发展环境欠优。受大洑潭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部分遗留因素影响,部分村民目光短视,在葛根基地建设上,主动配合还不够,虹瑞葛根公司在辰溪的发展不够理想。
2、基础欠牢。一方面,老集镇公路虽已修建好几年了,但路面硬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经过往车辆碾压,路面坑坑洼洼,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村民意见大。另一方面,库区建设的部分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还有15户移民搬迁户,没有完成搬迁;该村近300亩的抬填区基本完成扫尾工作,但机耕道、排灌等设施有待整理完善,抬填的面积还没有分发到户,大量田地没有得到耕作,处于荒芜状态,村民每逢过年,都要集体上访到乡,索要青苗费,给当地的稳定与发展带来压力。
3、发展不快。农业生产方式不够先进,刀耕火种多,机械化耕作程度不高,土地集约化生产不够;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偏低;良好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包装和开发利用,村民科技致富的办法少,大多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步子不快。
三、建议对策
1、健全组织,发挥带头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村级党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支部楼的建设,添置党员学习的理论书籍、农业科技读本、电脑等必备的办公设施,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的读书学习活动,丰富干部头脑,坚定发展信念,适时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外地库区发展的先进做法,增长见识,提高科学致富的技能,通过党员干部的先学先试,带动村民的勤劳致富、科学致富。
2、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要通过财政投、单位扶、村民筹、社会捐等方式多渠道地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小农水”建设政策,突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切实搞好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渠系配套,夯实农业生产基础;结合当前清洁工程实施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这一有利契机,突出环境治理重点,清理卫生死角,搞好环境保护,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要切实搞好库区抬填还田工程的整理,完善排灌设施和机耕道建设,便于农民科学种植,尽快将所抬填田地依法有序地分配到各个农户手中,便于农民及时生产;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和通讯设施的建设,尽最大可能地畅通农业信息和农资物流,促使农业能生产、可销售、易变现。
3、整合资源,推动科学发展。要充分利用该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全力整合旅游资源,通过乡村互动、县乡联动,多途径、多方式予以整合,把龚家湾村的规划、建设、开发与历史古迹的修缮、保护结合起来,把该村的旅游开发与大洑潭电站库区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把库区体育赛艇基地建设、龙舟比赛和观光休闲等内容一同包装,一并宣传,打造名村文化,库区旅游品牌;全力整合渔业资源,不断总结该村多年积累的网箱养鱼和鱼肉精深加工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引导农户树立科学养殖、技术加工、规模发展,以点带面,辐射县内库区,利用便捷的水陆交通和网上信息,畅通市场销路,打响品牌;要更新发展观念,利用已有的集体林场、煤矸石开采加工和葛根基地建设等有利条件,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农林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村科学快速发展。
4、创新管理,促进文明和谐。创新村级管理是大事,是难事,更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要健全制度,建立组织,共同参与,人文管理。进一步完善大事集体议、难事集体帮、坏事集体唾等方面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积极组建村级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不定期地开展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保护环境,勤劳致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组建义务防火防盗防灾队伍,群防群治,提高村民群体抗风险能力;同时,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管理难的问题,每年年底可组织一次全村返乡人员座谈会,让他们谈心叙旧,体会到过年“小家”相逢的喜悦,更体会到“大家”(村)团聚的快乐,增强村民凝聚力和归属感,实现村民的人性管理,这对于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促进乡村和谐不失为一条可试之路。(责任编辑:刘舒尹)
来源:原创
作者:刘建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