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一个人大代表的教育情结

来源:桃源县人大 作者:陈元林 编辑:redcloud 2016-08-16 22:54: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从18岁那年走进师范起,我便与教育结缘。30多年来,我从一名一线教师转身为县教育局办公室文秘、县政府办文秘,最后走进了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从此便做起了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特别的工作经历,让教育成了我一生的感情寄托和心中的牵绊。尤其是人大代表职务更给了我关注了解教育和联系服务教育更加广阔的舞台。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教育工作岗位近20年来,凭着对教育的眷恋,我一直关注着教育发展的方向,无论政策层面还是工作层面。为了接通政策天线,我长期订阅教育报刊,经常浏览网站的教育专栏,紧跟教育的发展步伐;为了知晓基层教育发展的现状,我积极参加全县教育的各种活动,无论是学校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等工作督查,还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执法检查,抑或教师队伍人员编制现状、城区学位扩容等专题调研。也许是职业习惯的缘故,对教育的事,我总喜欢多留心多思考,这便为我现在当好代表履好职创造了条件。因此,每一次深入教育的过程,我都坚持真正用心来吃透政策,用心来审视桃源教育工作实际,从而找准政策与桃源教育结合点,及时发现桃源教育的偏差,不失时机地给心爱的教育注入正能量。
    由于心里装着教育,我对教育的问题自然比别人敏感。2010年春节,在老家与曾经的同事聊天中得知,我曾经工作过的一所九年制学校木槎学校已经停办两年。乍听一惊,继之便陷入深思,然后把话题引到停办原因的探讨。从这所覆盖三个村4000多人口的学校由盛及衰的原因分析中,我写成《马鬃岭教育现象透视》一文,厘清了该校从全镇四所完全小学中唯一自然消失的深层问题,指出了该校消失的不然与必然,提醒人们从中找到借鉴与资政。该文经媒体发出后,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对以后的学校布局调整不无借鉴指导。
    同样是一次不经意的上网看新闻,我面对县一中高考录取黄榜,陷入了深思,写出了《看榜忧思录——推进教育均衡的思考》,从一面乡镇初中办学旗帜的倒下而折射出全县农村初中的全面弱化,大声疾呼要重视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保护。
    作为人大代表,我经常警醒自己,要积极履职,要向政府工作建言。因此,深谙建言献策少不了要讲直话,得罪人的我,对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总喜欢一语道破。那是在县政府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向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我全然不顾在座的政府领导面子上是否过得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教育工作的方向性错误:我县基础教育就能再把调整学校布局放在首位,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是推进教育均衡。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经过持续近20年的布局调整,学校数已经减少到200多所,再调整,那就不是合理布局,而是给老百姓添堵了。而再不突出均衡,农村学校要办垮,择校现象会加剧,化解大班额难题就想都不用想。并强调,这是事关桃源教育一个时期发展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纠错纠偏。
    2007年,国家教育部调研组来桃源开展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座谈。由于座谈前我对发言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发言有理有据,提出了具有开拓性、前瞻性的“疏通教师流通渠道,建立以社会储备为主的教师储备机制”的建议,当场得到了调研组领导的肯定。晚餐时,还被调研组领导点名叫到主餐席作陪,让我感到莫大的荣耀。事后,我把这个座谈发言整理后投诸报刊,不久便被《中国教育报》等多个报刊登载转发,并被收录进“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多个文库,也被十多家网站转载。
    作为人大代表,向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提交议案建议是法律赋予的权力,也是代表履职的重要方式。但我当代表这些年来,其它的工作我提过建议,唯有教育的事却从来不提交议案建议,因为我不想让心爱的教育被文来文往的办理回复给忽悠了。教育的事,我更喜欢当面鼓对面锣地把自己的想法与决策者们进行沟通。
    去年,县人大常委会确定了城区学位专项调研,可谓正中下怀。在深入调研以后,我在调研报告中为城区学位画了像,也说出了自己心里压抑了很久的话,一时语惊四座:学校的合理布局与发展不均衡现象并存,学位紧缺与学位富余现象并存,资源不足与挤占资源现象并存,学位扩容压力与扩容潜力并存。而分析原因的措词同样不留情面:城区学位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不是布局问题,而是均衡问题;不是政策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既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不光是硬实力问题,更是软实力问题。调查报告一抛出,就象一枚定时炸弹,在全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还没等人大常委会上会审议,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都第一时间在报告上作出批示,并分别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和政府常务会会议,迅速形成了一致意见:投入8000万元实施城区学位提质扩容的三年行动计划。但在我看来,这次调研的最大成果并不在于这8000万元的投入,而在于推进桃源教育实现了由多年的办重点抓达标向重薄弱学校改造促均衡的华丽转身。
    在人大机关工作十多年来,无论是做一名人大工作者,还是当代表当委员,我都始终坚持与教育一路同行,为教育的需求鼓之呼之,对教育的偏差砥之砺之。因而,作为一个已经走出教育的局外人,一个旁观教育的人大代表,也路写下了十多篇教育工作心得:《疏通流通渠道,建立教师储备机制》、《城区学位现状解读与思考》、《对桃源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对桃源职业教育的审视与思考》、《关于教育人事改革的质疑与思考》、《托起明天的太阳——桃源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城区学位扩容纪实》。这些调研文章纷纷被《中国教育报》、湖南《人民之友》、常德《人大传真》、《教科文卫通讯》、常德市委《内参》刊发。
    常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想,我当代表当委员,总得有所作为,有所担当,总得为自己的这段经历留点值得回味的东西,也总得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个神圣的职务,对得起我的选民吧。因此,我这一生既然结缘教育,就会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关注呵护教育。(责任编辑:陈柳)
 
 

来源:桃源县人大

作者:陈元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