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常委会公报>2013年常委会公报>第07期>正文

关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6-08-08 16:37: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2013年9月25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胡衡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请予审议。 
  一、《纲要》实施的总体进展
  今年3月以来,按照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和省人大、省政府有关要求,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州,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纲要》提出的主题主线、主要目标、主要任务进行了中期评估,形成了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中期评估报告。为保证评估客观性,我们同步委托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省统计局分别以各自独立视角开展了第三方评估,组织了网络问卷调查活动。第三方评估报告、问卷调查报告等,一并提交本次会议,供各位委员审议时参考。
  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下,各级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奋力作为、狠抓落实,《纲要》实施情况总体良好。
  (一)关于主题主线落实情况
  《纲要》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以来,全省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提出了“三量齐升”和“五个发展”,把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与经济总量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了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区域格局不断细化,更加注重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多点突破,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主题主线得到了全领域、全过程贯彻,我省经济社会加速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二)关于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纲要》提出的33项主要指标,25项达到预期进度要求,8项进度滞后。按指标属性分:16项约束性指标中,民生改善方面的4项指标全部达到预期要求;资源环境方面的11项指标,除氮氧化物减少、森林蓄积量等2项外,其余均达到预期要求;教育科技方面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指标滞后进度要求。17项预期性指标中,除进出口总额、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服务业占比、R&D占比、城镇居民收入等5项外,其余均达到预期要求。
  GDP。2012年达到22154.2亿元,两年年均增长12%,高于规划预期2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完成1.46万亿元,年均增长27.7%,高于规划预期7.7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2012年达到2938亿元,年均增长25%,高于规划预期15个百分点,接近3000亿元的规划目标。
  规模工业增加值。2012年达到8562.9亿元,年均增长17.3%,高于规划预期4.3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2012年达到46.7%,提高3.4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目标的50.7%。
  万元GDP能耗。前两年下降10.3%,完成规划目标的62.3%;
  耕地保有量。5705.4万亩,高于规划控制目标50.4万亩,连续13年实现占补平衡。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至2012年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的排放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削减,分别完成规划目标的72.8%、113.8%和48.4%。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截止2013年6月,达到1070.6万人,新增136.6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89.3%。
  (三)关于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了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6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较“十一五”末下降3.4个百分点,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7%,新增千亿产业2个、千亿集群2个、千亿企业1个、千亿园区1个。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5%,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4家。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GDP占比达到17.3%。信息化进程加快,国家超算中心建成营运,电子政务、三网融合、智慧城市等建设加速推进。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37亿元,相继开工和建成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骨干工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8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83公里。湘桂铁路、厦蓉高速、城陵矶新港、黄花机场T2航站楼等项目相继建成,长沙地铁1、2号线、衡茶吉铁路、衡阳机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蓄水通航。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电力装机385万千瓦,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基本建成,农村电网加快改造,“气化湖南”覆盖9市。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建成了高家坝、江源水库等重大工程,完成了1070座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3、两型建设有序推进。长株潭试验区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实施重点领域原创性改革106项,率先全国出台两型社会建设标准、考评、监管、法规和示范创建体系。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10.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4.2%,县以上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5.8%。湘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要水源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14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增幼儿园3201所,建成合格义务教育学校6140所,新增国家示范高职院校9所、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38所。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每万人拥有卫生床位和执业(助理)医师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1.4张和2.9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启动了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1%,2012年专利授权量达到2.3万件,年均增长29.6%。
  5、民生保障大为加强。积极推进创业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9.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5.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低保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新建城镇保障房99.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53.9万户。扶贫攻坚进入新阶段,武陵山和罗霄山地区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试点。
  6、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在全省79个县市实行。初步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完成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7家,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8.5%;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9.3%。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启动,衡阳综合保税区获批。
  两年多的规划实践,进一步凝聚和增进了我省发展的共识:一是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加快发展步伐,做大经济总量,不断夯实两个率先的物质基础。二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基本核心,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三是要牢牢抓住全面小康这个百年目标,着力强化特色优势,突破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人均均量。这些共识弥足珍贵,在“十二五”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一以贯之,长期坚持。
  二、《纲要》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纲要》实施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4个方面:
  1、个别指标完成困难。“十二五”中后期,预计已达进度要求的25项指标,能继续保持当前发展态势,可以实现目标。未达进度要求的8项指标,3项约束性指标,后期进展看好,可以实现目标;5项预期性指标,服务业占比和城镇居民收入等2项指标滞后幅度不大,加大工作力度,有望实现目标,进出口总额、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R&D占比等3项指标,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数偏小、企业研发主体作用不强等因素影响,前期滞后幅度较大,后期实施不确定因素较多,目标难以如期完成。
  2、发展制约仍未化解。一是经济结构不优。需求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资占60%以上,消费和出口带动明显不足。产业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高耗能工业占比依然偏高。要素投入上,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物质资源和简单劳动投入带动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乡统筹任务较重。二是创新驱动不强。科技上,创新主体不强,规模工业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不到1/4,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偏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7个百分点。体制上,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3、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要素供给趋紧。资金方面,国家收缩银根,贷款难度加大。土地方面,用地指标紧缺,国家年均供地远低于我省实际需求。劳动力方面,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外部环境复杂。国际上,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导致资金、产业回流,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内,经济转入中低速增长期,更加关注发展质量和效益,集中出台大规模一揽子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省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经济高开低走,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下降到10%,为2005年以来最低。工业增幅持续回落,连续4个月在10%左右低位徘徊。财政收入增长16.2%,同比下降了12.9个百分点。市州经济减速更加明显,增长动力不足。
  4、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城乡、行业、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层次不高,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环境污染、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情况表明,“十二五”中后期,结构调整与经济减速相互叠加,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相互交织,《纲要》实施难度加大。
  三、进一步推进《纲要》实施的对策措施
  在巨大挑战面前,也要清楚看到,《纲要》实施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规划前期打下了扎实基础,全省上下凝聚了发展共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红利将持续释放,特别是全球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将带来重大机遇,等等。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充分用好这些条件,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后两年,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突破滞后指标为重点,力促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在全力推进规划实施的基础上,着力突破8项进度滞后的指标。一是3项约束性指标要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缩小省际教育差距,减轻困难学生负担,减少学生流失。氮氧化物减少,进一步强化排放监管,重点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加强燃煤电厂、水泥生产企业脱硝设施运行管理。森林蓄积量,进一步加强森林管护,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二是2项滞后幅度不大的预期性指标要力争完成。服务业占比,着力优化环境,推动加快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三是3项滞后幅度较大的预期性指标要努力缩小差距。R&D占比,也是全面小康监测指标,是我省多年来的短板和难点,今后几年要采取得力措施,力争取得大的突破。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争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出台税收抵免、贷款贴息、创投风险补偿等鼓励性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进出口总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是我省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大企业发展、大项目开发,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以全面建成小康为统揽,推动后期发展三量齐升
  率先中部建成全面小康是我省未来几年的中心任务,“三量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中体现。“十二五”中后期,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紧密结合,统筹推进。
  1、做总量,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应对经济下行、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居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突出战略性投资,加大对城镇化、区域发展等利长远、强后劲、基础性领域的投入;突出效益性投资,加大对带动面宽的民生、消费类项目投入;突出产业类投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等市场竞争领域项目的投入引导。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研究出台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扩大本省产品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引导促进中高端群体消费升级。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拓展外需市场,着力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2、提质量,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加快两型建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打造湖南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和核心。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着力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做优做强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有色、石化等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食品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加快培育和壮大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四千工程”,促进园区提质扩容,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深入实施“百千万”成长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粮、棉、油、果、蔬、茶等优势产区建设,做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提升休闲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生产,创建一批示范县区,培育一批优势品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3、扩均量,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湖南篇章的目的和根本。高度关注居民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高度关注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衔接,提高社保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逐步提高全民医保体系质量和效益。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和分配,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关注困难地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投入,扎实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和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三)以推进创新发展为驱动,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
  按照经济升级新要求和社会转型新趋势,全面推进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两型试验从制度层面向实践层面、从长株潭三市向全省范围、从生产层面向生活层面延伸。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快创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打破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充分用好科教人才优势,重点突破关键零部件、高性能数字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依托骨干企业在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新兴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应用。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效益持续提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管理,实施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着眼长远,及早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城镇化健康发展、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以及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等中国梦的湖南篇章进行深入研究,着手谋划“十三五”发展,为率先中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