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常委会公报>2013年常委会公报>第06期>正文

关于全省义务教育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6-08-02 11:03: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2013年7月23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全省义务教育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12年,全省共有初中3296所,小学1016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84.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73.79万人,初中211.11万人,学生规模在全国分别排第6、第7位。
  全省有小学专任教师24.69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3%,高于全国0.13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17.12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56%,略低于全国99.12%的水平。
  2006年以来,全省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2012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5%,与全国水平一致;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81%,略高于全国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58%,比全国水平高5.78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90.99%,比全国水平高2.59个百分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
  二、主要做法育,坚持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一方面着力“普九”巩固提高,另一方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了全省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健全责任体系。省委、省政府先后颁发《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和《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整体规划,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和合格学校建设计划。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了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以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二是多渠道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建设教育强省有关投入政策和国家4%的分解任务,努力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分别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税”总额的3%征收教育费附加、2%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积极落实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总额的15%-20%、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教育的政策;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心支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全省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我省财政教育支出667.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6.8%;全省用于义务教育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99.35亿元,占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62.29%,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283.68亿元,占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的63.81%。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认真化解全省义务教育负债。2008年以来,全省共化解义务教育负债64亿元(其中农村“普九”债务47亿元)。
  三是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政府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明确“民办学校是民办事业单位”的发展理念,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物价部门出台了民办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等有关政策,制定了民办教育管理扶持引导措施,加快了民办义务教育融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步伐。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评估制度,落实发展责任。各级政府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教育督导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定期督导评估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制度,依法开展两项督导评估考核。
  (二)推进均衡发展,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近年来,全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在满足老百姓“有学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其“上好学”的愿望,大力加强了均衡发展工作。
  一是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合格即均衡”发展思路,将合格学校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五年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有效整合规划、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等部门力量,累计投入90余亿元,建成合格学校6145所。2007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城市义务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工作的意见》,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组织规划、建设、国土、教育等部门实施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据统计,2005年,全省初中班额在56人及以上人数的班,占总班数的比例为54.7%;2012年大班额比例为39.94%,较2005年下降14.76个百分点。
  二是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教育与人力资源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国率先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改革试点,出台《湖南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指导意见》,鼓励与引导试点县市区统一学校岗位结构比例,探索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和工作任期制度,建立新进教师、骨干教师均衡配置与激励机制,迈开了从省级层面推进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的步伐。
  三是多形式扩充优质学校资源。在省里统筹指导、宣传推广基础上,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优质教育扩充模式。将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与薄弱学校、新建学校通过委托管理,作为其“二校”、“三校”捆绑发展,扩大优质学校比例;推行区内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薄弱学校,全面开展教育资源、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协作,将对口支援情况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积极推动区域内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研发应用网络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重视民生导向,切实维护义务教育社会公平
教育是民生之首,全省以改善义务教育民生为导向,努力维护社会公平。
  一是切实落实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稳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免除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的基础上,按照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00元的标准,安排了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照小学每生每年280元,初中每生每年417.5元的标准,安排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全省共有70万寄宿生获益。
  二是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益。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协调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整合资源,统筹残疾人教育、康复和职业培训,保障了残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要求,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收费一视同仁政策,实行就学条件与城市学生同等对待,2012年,全省共接受33.43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制定《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实施“幸福留守学生工程”,及时疏导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切实保障了全省250.97万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是切实抓好了校安工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用车管理等义务教育民生工程。第一,校安工程方面,共投入资金130亿元,拆除D级危房797万平方米,重建校舍13013栋921万平方米,加固改造304栋37万平方米,确保了校舍安全;第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方面,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了试点县市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2012年,37个贫困县、民族县试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有155万名学生享受了近20亿元的营养膳食补助;第三,学生用车管理方面,在全国率先下发了《关于建立并完善学生用车(船)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的通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部门监管”的学生用车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目前,全省大多数市州、县市区成立了学生用车管理机构,不少县市区安排了启动资金,确保学生上下学用车安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一是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资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截至2012年,累计为75个设岗县512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招聘特岗教师1.6万人;共依托“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13.6万人,通过“省培计划”培训骨干教师7.1万人,通过“歆语工程”项目为我省民族地区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400余名,通过专项计划为民族地区培训校长1000余名,有效提高了全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改善了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依法保障了教师合法权益。近年来,以教师资格认定、特级教师评选、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综合考评为推手,大力宣传优秀师德典型,深入开展向英雄校长杨建一同志等师德楷模学习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省委省政府制订实施《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在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设立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工作专项补助资金,有效提升了教师待遇。通过这些措施,强化了义务教育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宿感。
  (五)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教书育人、推动教学改革。切实加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和湖湘文化教育,扎实推进综合类、实践类课程建设,积极组织课内外艺术教育和阳光体育活动,构建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以增效减负为基本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二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创建活动,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推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探索“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纪检、监察、纠风、物价、教育等部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对教育乱收费、违规征订教辅资料和违规补课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和制止,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三、存在问题
  当前义务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较大挑战。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仍然不高
  一是城乡、区域、校际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城镇“大班额”较为突出,“择校热”难以降温。
  二是教育资源仍显不足。城镇学校规划和建设不到位。少数农村学校不合理的撤并,带来寄宿资源短缺、学生走读路途过远、校车安全隐患等问题。
  三是教师均衡配置难推进。优秀教师大量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学科教师配备不齐,骨干教师匮乏,推动城镇教师向农村流动的成效仍然不明显,“派不进、留不住”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义务教育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随意到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个别家长法律意识淡薄,监护人责任不到位,有的甚至采取到学校闹事等方式谋求个人利益,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义务教育投入难以满足发展需要,2012年全省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排全国第28位、第17位。原有教育强省政策已经到期,教育投入后续增长乏力。有的地方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教师队伍的层次、区域分布及年龄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音、体、美和英语、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农村学校尤为严重;普遍存在小学教师年龄偏大,队伍老化的问题。
  二是教师的绩效工资等待遇没有依法落实。近40个县绩效工资财政难以足额兑现,近30个县市区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偏低。
  三是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顺。不少地方“管人”和“管事”严重脱节,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教师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半的市州未按规定落实培训经费,部分教师培训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培训效果不佳。
  四、下一步打算
  未来几年是我省建设教育强省和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大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掀起新一轮学习和宣传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高潮。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义务和责任,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确保义务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
  (二)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按规划完成合格学校建设任务,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要有效化解大班额和择校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完善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潜心教书育人。继续抓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的工作,实施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要继续深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规定,加大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鼓励教师安心教书育人。
  (四)着力义务教育有关民生工作
  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继续抓好特殊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办好特殊教育学校,深入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进一步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政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逐步扩大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范围,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
  (五)进一步依法规范义务教育行为
  依法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收费管理和监控机制,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行为,严格管理义务教育的招生、编班,从源头上给“择校热”降温。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严肃处理节假日成建制补课、乱编乱发资料、按考分排队等违规行为。
  谢谢大家。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