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常委会公报>2013年常委会公报>第02期>正文

关于湖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6-07-23 19:30: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胡衡华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就湖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向大会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内外需求持续偏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稳中求进为基调,着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均量同步提升,调整转型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深化。
  1、稳增长实现较好预期。注重加强形势研判分析,及时出台稳增长、促和谐一揽子措施,全面开展专项督查,确保了经济企稳回升。一是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54.2亿元,增长11.3%,继续保持全国十强地位。二是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实现财政总收入2931.8亿元,增长16.2%;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扭转下滑趋势,1—11月增长7.7%,连续3个月回升。三是物价上涨势头明显放缓。全年CPI上涨2%,比年初回落1.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四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新增城镇就业72.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5%,实现经济下行下的就业上升。
  2、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一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567.5亿元,增长14.6%,呈现“两快两慢”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放慢,工程机械仍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高加工度工业发展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放慢,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全年粮食总产600亿斤以上,同比增长2.3%;生猪出栏同比增长5.4%,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8.3%;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增长27%左右。三是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实现增加值8643.6亿元,增长12.2%。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稳定增长;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3%。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1-11月,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5%。启动实施10大环保工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往年。
  3、扩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千方百计***融资瓶颈,狠抓“三个一”重大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76.6亿元,增长27.5%,在关键时期承担起重要支撑作用。一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加强,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1.5%;生态民生投资扩大,其中生态环保投资增长57.3%;民间投资发力,占比超过60%。二是重大项目进展顺利。986个“三个一”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500亿元。涔天河、荆岳煤运通道开工建设,菲亚特、比亚迪、三菱等乘用车成功下线;1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1320公里;湘娄邵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新增电力装机157万千瓦。三是资金来源不断拓宽。着力推动银企合作,新增贷款2184.5亿元,同比多增103.7亿元;着力扩大内联引资,全年实际到位资金2465.6亿元;着力扩大直接融资,其中发行企业债24只,筹集资金297亿元,是上年的3.8倍;着力争取中央支持,其中预算内基建资金达210亿元。同时,消费稳定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进出口逐步回升,全年增长15.5%,其中出口增长27.3%。
  4、抓区域形成联动格局。抢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省内经济板块竞相发展。一是环长株潭板块稳步提速。主要经济指标率先回升,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GDP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湘南板块活力迸发。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加速显现,成为我省开放发展的新高地。全年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5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湘西板块平稳增长。武陵山片区试点全面启动,湘西地区开发234个省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增长,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洞庭湖板块蓄势待发。编制完成“1+9”规划体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明确写入国务院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意见,关注度、影响力逐步提高。
  5、惠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扎实为民办实事。一是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全年直接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2694.7亿元,较上年增长17.1%。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41.3万套,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农村危房改造33万户,超过前三年总和。深入实施科教兴湘战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同治、扶贫开发等重点民生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19元,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440元,增长13.3%,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三是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月均救助水平分别提高至248元和103元。强力推进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公共安全保障得到加强。
  6、促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紧扣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创新,推动先行先试。一是两型改革不断深入。组织“一条例一决定”执法检查,推进阶梯电价、阶梯水价等十大重点改革,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长株潭三市及常德、岳阳等地启动PM2.5试点监测,株洲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新农合参合率和城镇基本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逐步扩大到村卫生室。三是试点改革有序开展。衡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循环经济发展等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总的看,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在异常复杂严峻的环境下,实现了经济运行缓中企稳;在各方面困难加大的情况下,推动了城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集中换届的背景下,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科学驾驭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的结果。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对于今年国内外环境和宏观政策取向,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握:
  1、国际环境总体有所缓和,但依然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走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真正走出危机仍需时日。一是全球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传统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债务率上升、消费需求下降的两难困局。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外部需求疲软、内生动力不足的双重制约。新技术、新产业处于酝酿之中,短期抵消不了传统产业低迷的影响。二是国际市场动荡加剧。美日欧主要经济体持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为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大幅震荡埋下隐忧。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不仅在传统领域搞市场封锁,而且对新兴产业设限,严重阻碍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三是危机深层次影响显现叠加。欧债危机依然高危,日本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全球财政金融风险点不断,地缘政治干扰因素增多。
  2、国内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但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扩大赤字规模,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代发地方债。着力点:一是拓宽发展空间。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领域。二是提升发展质量。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着力优化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三是增强发展活力。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扩大债券融资。深化价费、行政审批改革,增强民间投资活力。
  3、省内经济仍处于上升区间,但企稳回升基础比较脆弱。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较高、工业化推动力仍然较强、投资拓展的空间仍然较大。但发展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变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经济下滑的压力较大。外需难有大的起色,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仍会持续;投资消费内生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市场预期仍然较弱。二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工业企业利润处于低点,企业间资金拖欠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生产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去库存压力增大。三是民生改善的难度加大。经济放缓对就业、财政收支等滞后影响逐步显现,企业困难对居民增收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的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的总要求,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注重稳中求进、实干兴湘,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进出口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计划。主要任务是:
  1、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内需支撑能力。(1)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力争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突出战略性投资,加大对城镇化、区域发展等利长远、增后劲、基础性领域的投入;突出效益型投资,加大对带动面宽的民生、消费类项目投入;突出产业类投资,围绕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开发储备推进一批项目。(2)拓宽投融资渠道。争取各级财政性资金900亿元以上、外引内联资金3000亿元左右、银行贷款20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500亿元左右用于项目建设。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争取自筹及其他资金11600亿元。(3)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三个一”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好百大重点产业项目、八大基础设施工程、八大生态民生工程,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500亿元。切实抓好中央投资项目的开工和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施工的各类问题,确保重大项目按期推进。(4)强化用地保障。加强用地计划争取,盘活存量土地,加快审批进度,保障重大项目用地。(5)扩大居民消费和省内产品消费。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规范电信、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的服务价格。落实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优惠政策,推进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研究出台一批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扩大本省产品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2、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1)优化重大产业布局。对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推动化工、食品等重点产业整合聚集。落实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2)推进科技创新。对接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同步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力争全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45%左右。(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税收、金融支持政策,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4)加快服务业发展。建好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扶持工业设计、研发咨询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进衡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加快体制创新。(5)拓展提升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园区动态管理,发布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6)强化节能减排。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建筑节能和节能试点工程,抓好商业领域节能示范,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以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为重点的减排工程,全面推进火电、钢铁等行业的脱硫脱硝。(7)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密切跟踪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制定适合省情的整体方案和行业方案。(8)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抓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基地、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试点城市建设。
  3、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涔天河水库扩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网改造、饮水安全、衡邵干旱走廊治理等重大工程。(2)稳定粮食生产。全力实施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加强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推进水稻“扩双增面”,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3)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生猪、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重点蔬菜基地。编制小宗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4)提升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工程,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发展农机产业,加强农机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5)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粮食、畜禽、果蔬等主导产业,扶持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4、着力促进板块互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加快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建设。继续深化试验区改革示范,加快“五区十八片”建设步伐,加快湘江风光带、清水塘整体搬迁等重大标志性工程进度,抓好两型示范点建设,推广10大清洁低碳技术,推进10大环保工程。(2)加快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完善三市合作平台,加强各类功能性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项目落地,提高产业承接实效。(3)深入推进大湘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抓好湘西地区开发与武陵山片区战略实施融合,争取布局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和生态项目。启动实施罗霄山片区发展规划。(4)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争取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推进环湖公路、城陵矶新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5)组织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建立配套政策,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5、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水平。(1)强化规划引导。研究落实国家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强化机制创新,推动城镇化规划落实。(2)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突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加快综合运输一体化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污染防治、水电热气供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水平。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3)加快产城互动融合。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围绕产业聚集区推进研发中心、城市综合体建设,增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和就业吸纳能力。(4)支持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加快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和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配套成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好一批示范镇和边界小城镇。(5)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出台加快推进城镇成片综合开发的指导意见。做实省、市政府融资平台,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和建设方式。(6)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制定户籍制度和社会管理改革措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6、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1)推进重点改革。衔接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我省收入倍增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国企改革扫尾、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做好国有林场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2)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认真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现象。(3)推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快长沙、衡阳、郴州、永州“无水港”建设,争取衡阳保税区封关运行,支持湘潭九华、岳阳城陵矶等设立综合保税区。(4)努力扩大进出口。落实好外贸优惠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支持外贸企业拓展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战略物资等进口。支持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国际工程。
  7、着力改善民生条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围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加强就业服务。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民工和转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技能培训,做好纯农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3)提高社会保障层次。切实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困难群体救助水平。(4)加快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山区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改扩建,推动文化设施直接服务市民。(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东江湖等重点湖库水环境保护,加快森林湿地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清洁养殖、水泥厂协同处理垃圾和污泥试点。(6)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开工条件,切实强化质量监管,争取全年开工33.26万套,竣工22万套。(7)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实施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附:湖南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