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合力共推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冷水江市人大 作者:易振 编辑:redcloud 2016-06-23 04:28: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当前冷水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环境。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按照十八大精神指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引擎,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举措,真抓实干,才能不断优化环境,汇聚各方面谋发展、促发展的正能量,大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好生态宜居新锑都。
 
                                     转变观念探索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为冷水江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冷水江地处湘中腹地、资水中游,面积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境内富有锑、铅、铁、锌、镁、煤炭、石墨、硅石、耐火粘土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享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硅石宝库”、“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因有厂矿而建城,是一座新兴工业重镇,现有工业企业4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家,形成了钢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五大产业体系;建市四十多年来,经济不断增长,城市不断发展,已连续八年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市行列。但资源总有限,发展不能停,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积累了主体资源逐步枯竭、经济结构失衡、接续产业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下岗失业人口增多、维稳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2009年3月,冷水江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冷水江该如何发展?通过走出去“洗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润心”,对接省委“四化两型”战略换位思考,市委反复研判市情时势,深入讨论,解放思想,广纳民智,高瞻远瞩,提出了“一转三化”战略(深化转型工程,推进产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城乡一体化),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护环境,注重城市生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由资源主导向多轮驱动转型,市域经济由单纯规模扩张向质量、数量和效益并重转型,发展模式由“拼资源、拼能耗、拼环境”向“重创新、重节能、重环保”转型,探索出一条具有冷水江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
   今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冷水江作为资源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严峻考验。市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转变观念,抢抓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机遇;深入研究冷水江经济产业特点,树立“三量齐升”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引擎,紧扣“重生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发展主线,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推进城市东扩,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同步提升,推动冷水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创新举措推动“三化”创园
 
   观念转变,地阔天宽。全市上下按照十八大“五位一体”建设要求,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抢抓机遇,创新举措。
   一是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化。坚持“两型”引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谋划和推进。严格环保准入,全面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四个一律不批”要求,严格实施高耗能行业准入标准,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加快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强化企业环保责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县市范围。加大整建力度,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与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实施城乡净化、绿化、亮化、序化、美化工程。加快生态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大力实施“绿化冷水江四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锡矿山地区绿色全覆盖和生态大修复,市直单位分区划块各种一块责任地,栽树植林护绿,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和环境美化度,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力落实优化发展环境“铁十条”,实施“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突出抓好循环经济产业园、光电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器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群、大品牌,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更加注重企业科技投入和产业内生驱动,加大激励扶持力度,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深化技术创新、开展品牌创建、扩大技改投入,强化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全力实施“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发展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稳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东扩,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城东生态城建设,累计投入17亿元,新区骨干路网基本贯通,4月新行政中心投入使用,市委带领44家单位迁入办公,16家行政事业单位进驻新区建设,城市管网及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和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速推进,10平方公里城东新城初现雏形。推进城区提质进一步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启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加强城市管理,加大城区规划执法力度,着力提升城市文明。推进城乡统筹,加快禾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试点镇建设,加快形成 “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发展格局,实行“四个一”帮扶机制,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保障全面接轨。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园林城市标准》高标准编制《冷水江市绿地系统规划》,积极开展树木捐植活动,推进城区、庭院、道路绿化,着重做好青山、红日岭、紫云峰公园10公顷综合性公园建设工程,按照“一街一品一特色,绿地、广场独具风格”原则,分区分步推进绿化建设,不断充实“山水园林城市”绿化体系,力争2015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齐心协力共建生态文明
 
   实践证明,环境出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五位一体”总要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就会获得主动权,占据优先地位;反之,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就会遭到惩罚,沦为落后甚至惨遭淘汰。历史上有很多深刻教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优化环境,合力共推。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人文环境,都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地位,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补偿”的老路;要坚决杜绝带血的GDP、黑色的GDP、污染的GDP,追求发展健康的GDP、绿色的GDP、环保的GDP。
   基于以上共识,全市上下都把思想统一到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上,统一到了“五位一体”总布局上,统一到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冷水江”要特别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上,干群携手,齐心协力,纵深推进“一转三化”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2012年,完成GDP 212.4亿元,增长12.7%;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94.6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0.42亿元和10.54亿元,增长13.9%和22.4%。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1-5月,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21.8%;完成财政总收入6.7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5亿元,增长8.6%。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75%,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2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76.4%。
   生态环境关系每一个人,保护环境是全民事业,保护和优化环境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法治保障,合力共推,常抓不懈。冷水江将按照十八大精神指引,汇聚各方面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正积极探索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起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积探索传统能源原材料基地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转变的科学发展路径;朝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全面转型步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冷水江努力建设成一个开放文明、殷实和谐、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新城。(责任编辑:陈柳)
 
 

来源:冷水江市人大

作者:易振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