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人大文苑>文字之窗>正文

民调日记

来源:桃源县人大 作者:陈元林 编辑:redcloud 2016-07-24 14:57:00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今天,是个心境敞亮,身心愉悦的日子。我与几个同事结伴走出机关,走进了春意盎然的农村走访农户。我甚至把这当成了今年春天的第一次踏青。
    不到十点,我们来到了漆河镇黄婆店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赶往第一个农户刘东海家。走近刘家,远远看到一栋四封三间的平房墙面贴着瓷砖,安着铝合金门窗;屋前禾场里堆着一些刚砍伐的杉树。我正纳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支助的贫困户吗?
    走进刘家,没等主人开口,我朝屋里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外表光鲜的房子,内墙却是黑的,屋里堪称家徒四壁,几乎看不到家具。60多岁的刘家夫妇告诉我们,8年前的连续两次脑溢血住院,不仅花尽了家里的积蓄,还落下了半身不遂的病根,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刘东海在交谈中不时地责骂自己“我这病好又不得好,死又不得不死,真把两个儿子拉累了”。现实也正如他所说,大儿子夫妇长年在外打工,却还没有住房,屋前的木材就是他准备建房的。可是材料有了,却批不到屋场。小儿子也在外打工,由于家庭有拉累,38岁了还没有成家。而中风偏瘫的刘东海虽然几年没有住院了,却常年不能停药。所以,每年都要花一两千元钱的门诊药费,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实在不是笔小开支。
    我们心情沉重地从刘家走出来,去走访另一个贫困户刘志清。
来到刘志清老人家,眼前那一坪子长得见不到路并正往台阶上爬的草,那破烂的房子,我的心不禁一沉,似乎感觉到这是一家没有了生气,没有了精神支柱的农家,也已经预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迈入刘志清家的大门,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刘支书先喊了两声,没有人应答。我们便走进房间,见刘志清老人正半躺在床上。我们大声与他问了几句,全都答非所问。刘支书便在旁边给我们解说:82岁的刘志清已经瘫痪在床多年,本来有儿有媳有孙,几年前媳妇死了,孙也死了,现在只有他与60岁的儿子一起生活。估计儿子下地去了,我们又不能与老人交流,我便干脆把装有慰问金的信封递到老人手里。老人拿着信封一个劲地摩挲,嘴里一个劲地问“这是么得?”却不知道打开信封。我担心老人犯糊涂,就从信封里抽出慰问金再次交到老人的手里。看到钱,老人却一个劲地说“这要不得,这要不得。”从老从家出来的时候,我边走边打量屋里的一切:老人的床前地上放着大大小小五六个木水桶塑料盆,对应着屋顶一处处脱节的瓦缝和几个大窟窿。那是一栋五封四间的老屋,那口高大的棺材,还有那座硕大的粮仓,都向我们昭示着刘家过去曾经的辉煌,可是现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切都已经风光不再。走出刘志清老人的家,我们一个个无语。心却象掉进了五味瓶。
    在随后走访了一个农产品流通的农户后,我们来到了乡村医生钟昌辉家。眼前漂亮的楼房、病床、药架让我眼睛一亮,抑郁的心也为之轻松许多。在座谈中了解到,62岁钟医生县壶济世40多年,担负着全村1500多人的医疗卫生保健任务。每年虽然只享受政府2000来元的补助,却对治病防疫从来没有马虎过。他虽然技术好,收入也不错,但两个儿子儿媳却都在城里就了业安了家,一个也不继承他的衣钵。听到这些,我心里不免又生出一些忧虑。
    走出一个个农家,走在返回的路上,我们的心情就象今天的天气一样,变得阴云笼罩,根本敞亮不起来,愉悦不起来。大家一个个表情严肃,心情纠结,话题都集中在调研发现的问题上。我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门外汉,却出于职业的敏感,对所见的民生问题引发了深思,并不时与大家交换意见。
    ——对像刘一样的脑溢血、脑血栓导致偏瘫,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是否应该考虑在新农合中解决一定额度的特殊门诊药费,以缓解平时用药的经费困难?
    ——对像刘志清父子那样的失独家庭,如何解决老有所养,国家有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和失独无后家庭的计育关怀等诸多政策,怎样才能让最最贫困的群众沐浴政策的阳光,安享晚年?
    ——对像钟昌辉那样,由上世纪70年代赤脚医生演变来的乡村医生群体正日益老化,后继乏人,谁来挑起未来基层公共卫生的重担,谁来服务最广大农村的健康?
    ……
    这每一个问题都凸显着社会这只大木桶的一块块短板,反映着公民幸福指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想到这些,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激励我必须为之调研解剖,为之呼吁代言。
 

来源:桃源县人大

作者:陈元林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