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蔡力峰
2010年3月25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美好春天里,我们共聚一堂,专门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刚才,组委会办公室把今年的“安全行”活动实施方案作了通报,有关厅局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补充和发言,特别是明华副省长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些,我都表示赞同和拥护。下面,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审时度势,明确要求
组委会办公室在了解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今年“安全行”活动突出抓好蔬菜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我认为这个选题非常不错,虚实结合、标本兼容、上下同查,抓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刚才,大家对今年“安全行”活动的实施方案表示认同,明华副省长也表示首肯。为了把今年的活动组织好,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认清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形势,看到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所提升,监管体系建设有所加强,工作水平有所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质量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监管基础相当脆弱,监管体系很不健全,监管的难度较大等等。尤其是受传统经营体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困难较大,需要较长磨合的时间。此外,标准化建设水平还很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没有标准化,质量安全就缺乏前提和基础。据了解,对于这方面工作,各级各方面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工作落实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找准了这些问题,并把它们弄懂钻透,切实加以解决,才能达到活动“有重点、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要求。
二是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政府层面看,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特别强调,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管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水平。“十二五”规划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要求。从社会层面来看,消费者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人们过去的要求是“吃得饱”,而现在则追求“吃得好、吃得精”。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被炒作放大,迅速传播,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如前段双汇集团产品发现“瘦肉精”的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给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说,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开展“安全行”活动是顺应党心、民心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产地环境、投入品的质量、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多个环节,如果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如何围绕“质量安全”这个目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级各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一种科学、严密的有益机制和有效方式,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令人高兴的是,我省在这方面已积累了经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通过多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推动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向纵深的有效机制。
今年的“安全行”活动,我们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治意识。通过八年的努力,全省上下已经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年仍要继续加强。二是要加强监督,推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令的贯彻实施。应该说,现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备,在一些基本方面都已经有法可依。去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还专门就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出台了湘政办发[2010]51号文件。督促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是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应尽之责。三是要发现问题,抓好整改,把质量安全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第二,要严密组织,有序推进
相对于去年,今年“安全行”活动的内容多、涉及面较广,包括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和蔬菜质量安全。这三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具体。我们一定要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做到四个“切实”。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活动的组织领导要十分严密、十分得力,其中包括组委会领导、人员名单、工作任务、责任要求、实施步骤、推进程序等等,都要落实到每一阶段和每个人。要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明确主体,明晰责任,抓好每一个环节,精心搞好每次活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切忌搞形式、走过场。
二是切实坚持“四个结合”。要按照方案中提出的“四个结合”开展工作。同时,要利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契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交织一起进行。如果有必要,农业委可以邀请教科文卫委的同志参与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工作,或是将检查情况相互交流,资源共享,让两股力量汇合,在全社会产生更大的震慑作用。
三是切实做到上下联动。今年“安全行”活动要检查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工作延伸到了乡镇。如果单靠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力量,恐怕工作量太大,也难以到位。建议在组委会办公室拟定实施方案后,省人大农委将方案印发给各市(州)、县人大农委,商请他们对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进行检查,并以书面形式逐级上报至省人大农委,这样不仅能减少我们自身的工作量,而且也能在全省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组委会有针对性开展的专项视察和检查,上下联手,点面结合,就能对全省的情况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的“安全行”活动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切实抓好关键环节。对于体系建设的问题,一般要搞清监管机构没有设立的原因;对于标准化建设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了解开展情况怎么样,症结在哪里?对于蔬菜质量安全,要深入研究,搞清到底有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对于活动中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既要发扬原有的好传统、好作法,又要注意内外有别、内紧外松,立足于激浊扬清,促进工作,力求产生好的影响。
第三,要着眼民生,注重实效
这次“安全行”活动的目的是关爱民生、促进执法、规范秩序、推动发展。为此,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一要理性总结评估。在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对整个过程作一个客观全面的总结,理性分析评价全省的情况,做到有成绩讲成绩,有问题讲问题。二要发现突出问题。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追根溯源,搞清症结在哪里,主要矛盾在哪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三要提出整改建议。对那些突出问题,既要提出解决的办法,还要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提交专项报告,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整改到位。比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就要通过这种方式,把农业、工商、质监、检验检疫、卫生防疫等部门参与的监管网络、监督体系和良好运作机制真正建立起来,再由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四要促进工作落实。要贯彻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抓落实的精神保实效。在这次“安全行”活动中,对发现的问题,该交办的要交办,该整改的要整改,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搞好后续的监督和跟踪,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彰显应有的社会影响和长远效应。
稿源: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舒尹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