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网>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正文

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再奏强音产品要能追溯到出处

来源:湖南人大网 作者: 编辑:redcloud 2017-07-24 17:04:05
湖南人大微信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

  3月12日下午,湖南省“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设了分会场。会议通报了“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开展情况,布置了2007年的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时昌、庞道沐,省政府副省长杨泰波分别为“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和“好新闻”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提高效益直接表现为农民增收

  会议认为,近年的“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明显提升。有数据显示,2006年全省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下降到了8.2%,比开展“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前的2001年下降了57.6个百分点;生猪“瘦肉精”得到有效控制;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的70%;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超过1800个;庞道沐很高兴地指出:“近三年来,全省都没有发生一起因食用农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  “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提高,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产品好卖了,农民也就增收了。”庞道沐充分肯定了近年的“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有质料统计,全省的无公害蔬菜、绿色有机茶、无公害水产品每亩平均就为农民增收了200元以上,每出栏一头无公害生猪增收30元以上。

  让不安全农产品能够追溯到出处

  杨泰波要求全省各地要在2007年将蔬菜农残控制在10%以内,生猪瘦肉精检出率控制在1%以下。他强调,2007年将力求在全程监管上有新的突破,强化对肥料、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抽查与执法检查。

  会议还透露,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将会是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具体操作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生产记录为重点,批发市场以产销对接为重点,超市以标识流通为重点,其他市场以完善经营档案为重点,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让生产者更多听取市场的声音

  杨泰波认为,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市场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直接反馈到生产者,加强生产自律”。

  杨泰波表示:“全省今年还将重抓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而市场准入工作的重点是抓好基地与市场的产销对接。”按照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部署,2007年,全省将全面推行市场+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市场直接参与质量控制,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免检进入市场,对其它的农产品凭检测合格证、“三品”证明进入市场。

  具体规划为:2007年,全省县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与超市对蔬菜、生猪全面推行市场准入;2008年以后将市场准入范围扩大达到乡镇、集市,准入品种逐渐扩大到大米、水果、茶叶、水产品等其它农产品。

  湖南农产品质量主动接受媒体监督

  在总结2006年“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工作的同时,会议还对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希望各媒体能够继续监督和关注“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为湖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做好舆论监督。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时昌、庞道沐,省政府副省长杨泰波分别为“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和“好新闻”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其中,红网采写刊发的《湖南蜂业图强求变——明园蜂业的崛起成为分水岭》、湖南卫视播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系列报道:源头监管、市场准入把住安全关、标准化生产》、湖南经视采写的《市场泡制“药水菜”省人大点名批评》等3篇作品获得好新闻特等奖。

来源:湖南人大网

编辑:redcloud